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來,3歲的妞妞變得任性起來,做什么事都要和大人對著干。早上媽媽讓她快起床,她磨磨蹭蹭半天不穿衣服。吃完飯,她非要自己拿著碗去洗,結果碗掉在水池里摔碎了。吃橘子,她不要大人剝好的,非要自己剝皮,擠得滿手滿身都是橘子汁。這樣的事幾乎天天有,搞得媽媽弄不明白原本乖巧的女兒,為什么變得這么逆反?
解析:
其實這樣的困惑,有孩子的家庭幾乎人人都經歷過。在幼兒心理成長過程中,3~5歲正經歷人生的第一“反抗期”。這時期孩子活動能力增強了,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凡事總想擺脫大人的約束,試一試自己的能力。實際上,這種“反抗”心理正是幼兒獨立品格形成和發展自我的重要標志。
處在“反抗期”的幼兒,與大人對著干是很正常的。父母應該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給他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獨立性受到保護和發展。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要避免直接沖突,而用巧妙的方式去引導,鼓勵孩子發展有益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幫助他平穩順利地度過“反抗期”。
父母的幫助策略
轉移注意力,不能心太軟。經常在商店里看見有幼兒向家長要求買這買那,滿足不了就哭鬧。父母怕孩子哭,也怕丟面子,心一軟就掏錢了。這是萬萬要不得的,寶寶這回得勝了,下一次還會用同樣的哭鬧方式相要挾。你退一步,他會進兩步。
先提示后懲罰,不能說話不算數。夏天,天氣熱氣溫高,寶寶吃飯前總是鬧著要先吃雪糕,不然就不吃飯。媽媽知道小孩子吃太多涼的東西傷胃,又怕孩子鬧人,就糊弄寶寶:“你先吃飯,吃完了再吃雪糕。”可是吃完飯后,媽媽假裝忘了,寶寶受了騙不再輕信你的話,下次不先吃雪糕堅決不吃飯了。
暫時回避,不能姑息。遇到不滿足要求就糾纏不休的孩子,最好的處理辦法是暫時回避。寶寶不是不吃飯嗎?你們大人不要管他,繼續吃你們的飯,他要鬧就隨他去鬧,餓一頓沒什么關系。一來他鬧夠了,肚子餓了自然會找食物吃。二來他看到大人不理自己,鬧了半天沒有用,自然就會停止了。媽媽千萬不能說:“寶貝別哭,媽媽這就給你燒肉去。”對任性的姑息只能加劇他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心理。
下一篇:驕傲自大會毀滅英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自尊心強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