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日,天津市河東區教育局德育科對區內1500名中學生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19.6%的中學生一直向朋友傾訴,18.5%的中學生經常向朋友傾訴,23.1%的中學生有時向朋友傾訴,18.2%的中學生偶爾向朋友傾訴,20.6%的中學生從不向朋友傾訴。
二成學生覺得同學不可信
范晨琛是天津市河北區某重點中學初三年級的學生,范晨琛的班是年級里公認的尖子班,全年級前20名中有一半的學生都是他們班的,范晨琛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用范晨琛的話說:“同學之間都太假了,沒有一句實話,都相互較著勁,每次考試完都說自己沒考好,錯了好多,其實都考得特別好。”
“每個人都只知道學習,封閉自己,不敢和同學交流,怕別人超越了自己。”范晨琛介紹,越是學習好的學生越容易“高處不勝寒”,身邊缺少知心朋友,心理壓力過大,不知道向誰傾訴。上學期,學校搞了一個拓展訓練,一向學習成績在年級穩坐頭把交椅的范晨琛所在班級卻拿了個倒數第一,拓展訓練老師的評價是,這個班的學生缺乏有效的溝通,彼此不信任。
雖然范晨琛覺得身邊沒有朋友,但大多數中學生還是有太多的煩惱希望向朋友傾訴,天津第五中學的高中生洋洋表示:“老師每天都看著我們學習,我媽就關心我的分數,爺爺奶奶也只會問我的吃穿問題,但從沒有人知道我每天到底在想什么,所以我的煩惱只有向同班同學萌萌傾訴,每天回家我們都會互發好幾十條短信,討論學校里有趣的事,也談論未來的夢想,和父母卻一晚上無話可說,氣得他們好幾次沒收了我的手機。”
據了解,中學生之間的朋友關系產生的困惑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缺少知心朋友。這類學生通常都能正常交往,人際關系也不錯,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腸、肝膽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為此,有時不免感到孤獨和無奈。二是與他人交往平淡。這類中學生能與他人交往,但總感到與人相處的質量不高,缺乏影響力,沒有關系比較密切的朋友,這類同學多會感到空虛、迷茫、失落。三是感到交往有困難,這類中學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個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礙等原因,致使交往不盡如人意,很少成功的體驗,他們往往感到苦惱,很希望改變社交狀況。
專家:學會真誠很重要
天津市河東區教育局德育專家表示,從調查結果中不難看出,大部分中學生愿意和同學交往、并彼此傾訴心事,他們希望得到更多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另一方面,由于不會恰當處理好與同學之間的誤會和矛盾,產生同學之間關系不融洽、無法進行正常交往的現象。
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學會真誠,任何感情都講究真誠,如果失去真誠,那就不是感情了。真誠地去對待你的同學,你的同學就會真誠地對待你,友情就可以繼續下去。二是要學會互相幫助。積極幫助同學能夠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的威信。當同學有困難,我們應該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幫助同學解決困難,即使無法具體幫助解決,只要我們愿意傾聽同學對自己困難或痛苦的訴說,這也是幫助。三是在同學的面前要謹防自傲。比如你的學習成績比某個同學優秀,就看不起人家。這樣就會在你和你的同學之間設立一個人為的障礙,驕傲的人難以容人,別人也不愿意和驕傲的人在一起。那么,你們的友誼可能就會因此而破裂。
三成多學生很少和家長溝通
問卷調查中顯示,32.3%的中學生一直主動和父母交流,17.7%的中學生經常主動和父母交流,16.9%的中學生有時主動和父母交流,19.9%的中學生很少主動和父母交流,13.2%的中學生從不和父母交流。
鄭琪從小就是媽媽的跟屁蟲,不管發生了什么事情都喜歡給媽媽說,可讓鄭琪媽媽沒想到的是,上高中后,以往乖巧聽話的女兒卻很少向自己說學校的新鮮事了,一回家做完作業就開始上網或看小說,更讓媽媽擔心的是,鄭琪的學習成績也一路滑坡。
是不是女兒早戀了?鄭琪的媽媽曾經這樣懷疑過,甚至偷看了女兒的日記,這令鄭琪十分惱火。后來為了女兒能提高成績,鄭琪媽媽找來了很多練習題讓她做,并常常念叨在南開中學上高中的同事的孩子如何如何優秀,希望能激起女兒學習的興趣,但是鄭琪卻越來越煩,有的時候甚至用棉花塞住耳朵。
據了解,不少中學生都表示很難和父母溝通,他們不明白自己的想法,也不了解最新的社會動態,和自己根本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另外學習問題也是造成中學生和父母關系惡劣的重要導火索,過分的指責或者不停地嘮叨都會造成中學生的逆反心理。
專家:專制型教育不可取
河東區教育局德育專家表示,從數據上看,大約有三成學生很少或從不和父母溝通,這說明大多數家庭的教育仍舊延續著專制型的教育方式,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學生孤僻、專橫的性格。
專家提醒家長,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要做如下幾點:一是理解、信任、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成人感,這是父母與中學生子女關系協調的基礎。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強迫孩子改變興趣,要經常鼓勵孩子,縮小父母與子女的距離。二是家長要平等民主地與子女進行交流,緩和、解除中學生的反抗情緒,摒棄家長式的作風,讓孩子徹底向父母敞開心扉。三是父母要采取耐心、說服、疏導的方法對待中學生的各種問題,要從愛護、體諒的角度出發,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一片真心。
下一篇:父愛利于孩子人格健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培養兒童健康心理“十注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