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現代“怨婦”的牢騷
每次女友聚會,保留節目是各人控訴自家老公。這個說,出差回來,發現電飯煲里吃剩的飯居然長出綠毛了;那個說,在“宜家”買了一把需要拼裝的高腳椅,老公埋頭鼓搗了一整天才讓它“立”了起來,卻是搖晃不定的;還有的抱怨燈泡壞了,下水道堵了,老公倒是很勇敢地沖在女人和孩子面前,聽他的豪言,瞧他的壯舉——“打電話找物業!”
唉, 女友們最后得出的結論是,現在的年輕老公們只會在電腦前生龍活虎,我們這些可憐的老婆們都成了“電腦寡婦”。
結了婚的男性如此表現,那些沒有結婚的男孩呢?
情況似乎更不樂觀。
細心觀察身邊的男孩:在家看電視、玩電腦,出門埋頭玩弄手機、PSP和電子閱讀器,誰厚著臉皮跟他搭訕說話,他滿臉“我正宅著,你煩什么”的表情……我們很樂觀地設想,以后更年輕的老婆們可能不只是“電腦寡婦了”,呃,可能是悲戚戚的“屏幕寡婦”。
現代男性似乎很習慣、很熱衷于“兒子”這一角色,對于“老公”和“父親”之類的男性角色似乎有些力不從心。難怪有人說,現代女人越來越中性化了。
“男生危機” 成熱門話題
巧得很,“男生危機”一度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
當下,校園里男生不如女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學院曾經有一個研究課題——《中小學男生學業劣勢現象研究》。據其分析,男女教師比例失調、學校評分標準的偏差等等,都是造成貌似男生學業劣勢的重要原因。
這份研究報告還談到,“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男生學業劣勢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問題,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是多方面的。”比如說男孩們今后的戀愛、婚姻生活、下一代的家庭教育……
最可怕的后果莫過于,“學業劣勢的男生”在未來的婚姻生活中無法給自己的角色準確定位,不像丈夫,也成不了父親,而是“永遠的兒子”,最終缺席下一代的家庭教育,造就“更劣勢的小小男生”,形成惡性循壞。
如此看來,家有男寶寶,其實也是一件讓人操心的事情。不想讓寶寶成為“男生危機”的犧牲品,那就得好好重塑男性教育。這里需要爸爸媽媽深刻意識到:
——父親和母親都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正確引導孩子的性別意識。
——男性教育不僅需要家庭環境,社會化場合更是教育的好機會。
——喚醒孩子的男性意識。
——不排斥適當的女性化氣質。
爸爸該做什么
參與家庭教育
孩子最初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小小男子漢的成長需要男性的榜樣。
學校中男女教師比例失調不是你我所能改變的,那么,我們就努力做好我們能做的——多多依賴家庭中的男性,努力樹立父親的好榜樣。
心理學研究表明——
* 1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可以和父親形成親子依戀關系;
* 2歲多孩子的認知活動更容易受到父親語言刺激的影響;
* 父親角色對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更重要;
* 男孩子通過父親的性別特征來區分人群中的不同性別;
* 孩子是通過父親的行為來獲得男性的行為信息的;
* 孩子是通過父親對待母親的方式來學習如何對待異性的。
向孩子展示男性的魅力
作為父親,你需要向孩子,尤其是男孩展示男性的魅力,這并不是很難的事情,只要做好下面這些不起眼的瑣事小事——
* 多參與孩子的活動,尤其要和孩子進行一些“冒險”的活動。譬如,讓孩子騎在自己的肩膀上,將他舉高高……
* 在家里多多分擔一些體力活。換燈泡、疏通下水道、換水弄頭、搬家具、修理門窗和安裝家具,等等。這個時候,孩子看到的不僅是一個能干的父親,還有父親的男性魅力。美國中產階級的爸爸們周末熱衷的事情就是洗車、修剪草坪、做木工。
* 多多照顧好孩子的母親。她搬不動重物,殷勤地搭把手;她病了,提醒她吃藥;她穿裙子不方便彎腰下蹲時,幫她系個鞋帶,等等。
* 全家一起出門,你可請孩子和妻子先出門,自己最后一個關窗、鎖門。回家時,你第一個進門開窗,察看家里有無異樣。
* 幫孩子的媽媽提包,但讓孩子自己背包。
讓男孩明確男性意識
孩子對自己性別的認識是通過對他人的觀察以及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不是“你是男孩”一句話就能判定的。讓孩子有正確的性別意識,需要爸爸媽媽不斷地引導,尤其是爸爸的言傳身教。
剛開始,孩子要學習的性別意識是性別辨認和性別角色的確立。性別辨認,就是孩子能清楚地判斷自己或他人的性別。意識到自己是什么性別,這樣,孩子才能按社會約定俗成的性別角色行事。男孩的某種行為得到了社會,特別是父母的認可和贊同,漸漸地,男孩的行為才會符合社會承認的性別角色。
* 不要給男孩穿女孩的服裝,不要把男孩打扮成女孩。
* 盡可能請爸爸帶孩子去男廁所方便。
* 盡量讓男孩多跟爸爸一起聊天和游戲。不妨安排1~2天時間,讓爸爸帶著男孩單獨安排日常的生活起居。
* 鼓勵男寶寶模仿爸爸的特有行為。戴上爸爸的領帶,穿上爸爸的皮鞋,拿上爸爸的公文包去“上班”;拿根黃瓜模仿爸爸刮胡子;和爸爸一起洗車;當爸爸干家務活時,讓他在旁邊遞遞工具、打打下手。
* 多鼓勵孩子的探索行為和冒險行動,鼓勵孩子勇于迎接挑戰。對小年齡的男孩來說,你可以鼓勵他獨立去樓下取報紙,自己去小區的兒童游戲場玩耍等。
* 每次出差前,鄭重其事地將孩子媽媽托付給男孩照顧、保護。告訴男孩“爸爸不在家,你要保護媽媽”,并把家里的鑰匙(其實只是無關緊要的廚房鑰匙、衛生間鑰匙)交給孩子保管。出差回來后,再請孩子把鑰匙交接給爸爸。
小小男子漢的好榜樣
曾經做過好幾個家庭的家教老師。其中一家的孩子是個3歲的男生。一天,活動結束后正準備離開,孩子送我到大門口,發現外面正下著雨。3歲的孩子仰頭問我:“老師,你帶傘了嗎?”我搖搖頭。小孩子想了一下,轉身翻箱倒柜。我正在好奇他要干什么,他遞過來一把雨傘!
拿著這把雨傘,心頭暖暖的。感動的同時,是無比的困惑:3歲的孩子,何以能如此善解人意、體貼入微?這么小的年齡,恐怕是教不會的。
后來找到了答案。一次去他家的路上,大雨滂沱,車子堵得厲害。給他家打電話,孩子的爸爸接的電話:“老師,你要晚一些到,對嗎?沒有關系的,不用趕時間。你帶傘了嗎?路上要小心?!?/p>
如此紳士的爸爸,才有如此紳士的孩子。
不過,只關注家人和身邊熟人的男性還稱不上真正的紳士。在公共場合,對他人的關懷也許更能體現男性的寬容和大度。所以,真正的男性教育不只是家庭中就可以完成的。公共場合或社交場合,“兒子”、“老公”、“父親”這樣的家庭角色變得相對模糊起來了,取而代之的是男性和女性、成人和孩子的分別。
這時候,孩子會更清晰地看到你作為普通男性的行為,以及你對待周圍人群的態度。父親的行為和態度,可能會決定孩子將來的行為和態度。所以,作為父親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行為應符合社會規范、社會道德,表現出男子漢應有的寬闊胸懷,并提醒孩子注意這一點。
需要認真做的事情還不少,譬如:
* 在公共汽車或地鐵上主動讓座,并鼓勵孩子給孕婦、老人、更小的孩子讓座。只有一個座位時,鼓勵孩子讓給媽媽坐。
* 在公共場合主動排隊,必要時爸爸要主動站出來維護秩序。
* 在飯店吃飯不要旁若無人地說笑,更不要朝服務員吆喝抱怨。做一個好顧客也是一種尊重和禮貌。
* 開車時避讓行人,堵車時不要罵人。
* 在擁擠的公共場所,要時不時護著、照應身邊的女性。
* 一有機會就請男孩為媽媽、其他女性、老人和更小的孩子服務,而且別忘了大聲表揚他。
不排斥女性化的優點
培養一個真正的男性,除了關注孩子的男性意識發展之外,不必排斥女性化的氣質。在現代社會,一個勇猛、有責任感,但又不失細致、溫柔的男性,更能獲得別人的信任。所以,保留、培養孩子身上適當的女性化氣質是完全必要的。
* 買玩具時,不要刻意考慮性別。男孩可以同時擁有洋娃娃和手槍。
* 鼓勵孩子飼養、照顧小動物,培養孩子的細心、耐心和同情心。
* 在孩子面前,經常表揚孩子媽媽的優點,并鼓勵孩子學習這些優點。
男子漢爸爸要做的還有很多
* 孩子睡覺前,每天給他一個親吻。
* 每周一次給孩子洗澡。
* 和孩子一起在鏡子前扮鬼臉,看看誰的臉更丑。
* 下雨時,帶孩子到水塘里踩水、踩泥巴。下雪時,和孩子打雪仗、清掃道路上的積雪。
* 多帶孩子去看足球比賽、籃球比賽、網球比賽和賽車比賽。
* 帶孩子去游泳、溜冰和滑雪。
* 不妨自己動手給孩子做個獨一無二的玩具。木頭小手槍或者小木劍都是很好的選擇。
* 帶孩子去游樂場,一起玩大型的激烈的游樂項目,如海盜船。媽媽可能不一定有膽量,正好是你們父子兵上陣的時候。
推薦5個有點刺激的游戲(適合爸爸和3歲前寶寶)
1. 蹺蹺板,寶寶翹高高
爸爸坐在椅子上雙腿并攏伸直,讓寶寶坐在爸爸的腳背上。爸爸并攏雙腿成蹺蹺板,上下抬舉。
2. 我在爸爸身上滑滑梯
爸爸坐在椅子上雙腿伸直并攏垂到地上,寶寶坐在爸爸腿上,從上往下滑,爸爸就是孩子的滑梯。
3. 倒過來看爸爸
爸爸坐在椅子上雙腿伸直并攏垂到地上,寶寶頭在下腳在上躺在爸爸的雙腿上,讓寶寶看到一個顛倒的世界,寶寶感覺很刺激的哦。
4. 在爸爸身上蕩秋千
爸爸和寶寶同向,爸爸用雙手從側面托住寶寶的屁股,左右搖擺雙臂,爸爸就是寶寶的秋千。
5. 黑咕隆咚,我跟爸爸來尋寶
把玩具藏在家中的各個角落里。晚飯后,把家里的燈熄了,和寶寶打著手電一起來“尋寶”。
相關資料
國外的數據
世界經合組織運用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對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和日本等35個國家的15歲青少年進行了一項為期3年的研究,主要是衡量他們對語文、數學和科學知識的掌握及運用能力,結果顯示,女生在所有項目的評分上都勝過男生。
相關調查還發現,在小學階段,男生被診斷出具有學習障礙問題的可能是女生的2倍。在參與社會工作、藝術活動等方面,女生全面超越男生。而在學習障礙和情緒不穩定方面的人數比例,男生分別是73%和76%,遠遠高于女生的27%和24%的比例。
國內的數據
一項針對國內高考“狀元”的統計發現,1999年~2008年間,“狀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盃钤伞币殉上『?,“狀元花”似乎更多見。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國家獎學金獲獎者名單,與同年度我國高校男女生比例進行的比對統計發現,男女生獲獎的實際比例為1:2.01。連續兩年男女獲獎比例都表現出了比較大的不平衡。高校男生學業落后的現象已經是全國性的問題。撰文/管倚
下一篇:一只蘋果,兩種人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孩要精養 6歲前很重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