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天津市某小學上三年級的馮楠楠長得眉清目秀,天真活潑。可是一提到看書寫字,她就愁眉苦臉,寫作業經常錯字連篇。在老師和同學眼里,她是個典型的“馬大哈”。天津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主管護師黃麗華說,孩子“馬大哈”其實是一種病,如果及早得到矯治,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就可以得到糾正。
據馮楠楠的母親介紹,孩子總是在不該錯的地方出錯,如抄錯題,寫錯數,筆畫顛倒,閱讀時增字、漏字、串行、書寫速度慢,課堂作業經常寫不完。另外,孩子還有一個毛病就是邊寫邊玩,不專心,成績在班里處于中下游水平。由于屢遭挫折,孩子已產生了厭學情緒。
天津市婦兒保健中心經過測試、評估發現,馮楠楠的智商并不低,但她的學習能力卻發展不均衡。她的聽知覺能力相當優秀,超過同齡水平,因而表現得能說會道,語言表達能力強,而視知覺水平明顯不足,僅相當于6歲-7歲孩子的水平,所以在視覺的注意、記憶、理解以及視覺的速度、廣度、分辨等方面表現不佳,因而出現了上述問題。
黃麗華分析指出,像馮楠楠這樣的孩子并非少數,因為現代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居住在高樓大廈,鄰里交往少,孩子缺少伙伴,再加上家長百般呵護,孩子動手機會少,大大限制了孩子運動的機會,導致感覺運動能力不足。
根據馮楠楠的具體情況,天津市婦兒保健中心為她制定了一套系統的訓練計劃,即增強感覺運動能力,提升視知覺能力以及手眼協調能力,并與家長溝通,在家里也配合一些力所能及的訓練。兩個多月后,馮楠楠有了很大進步。家長反映,她再也不怕看書寫字了,而且每天都能很專注地寫作業,字跡比以前工整漂亮了,速度加快了,錯題也減少了。
黃麗華提醒說,當孩子出現上述問題時,作為家長不要一味責怪孩子,要及時到專業治療機構檢查,找到問題所在,并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下一篇:如何和“犟”寶寶過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樣培養孩子的合群性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