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情景再現:
洋洋的爸爸崔先生為了孩子的學習問題找到了我。他的兒子洋洋讀二年級了,成績在班里墊底。追其原因,他覺得是因為洋洋在學習上總要鉆空子。洋洋每天的作業都需要家長簽字,為了避免崔先生他們檢查,洋洋寧肯不拿回家簽。如果老師問起,他就找各種借口:“爸爸媽媽很忙,沒時間”“昨天他們給忘了”“昨天寫得太晚了,他們都睡了”……老師發下的作業需要訂正,可只要沒有人管他,他就不會主動訂正。問他,孩子就會說反正老師也不檢查。結果,老師認為洋洋的父母是很不負責的家長,而崔先生兩口子也覺得洋洋的老師很不負責。期末考試的時候,老師和家長一溝通,才發覺問題是出在孩子身上。
崔先生覺得孩子現在這樣,自己負有很大的責任。在一年級的時候,洋洋經常拜托他:“爸爸,媽媽知道我考差了,肯定要罵我,求求你,不要跟媽媽說,好不好?”面對兒子無辜的小臉,崔先生也覺得妻子管得太嚴了,就幫著孩子瞞著妻子。
“其實,洋洋在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鉆空子’了,”崔先生回憶說,“當時,怎么就沒有及時發現呢?”洋洋平時由媽媽帶,可那一次,他媽媽要出差,不得不讓崔先生帶幾天。洋洋很喜歡吃冰激凌,這天吃完一個冰激凌,還想吃,就告訴他:“媽媽在家的時候都讓我吃兩個。”他覺得多吃一個也沒什么,就同意了。晚上崔先生讓洋洋早點兒睡覺,洋洋又有理由了:“媽媽在家的時候,都讓我看完《喜羊羊和灰太狼》再睡覺。”于是,洋洋又喜滋滋地看電視了。9點了,媽媽打電話問:“洋洋睡了嗎?”崔先生說在看電視,妻子聽了很驚訝,洋洋平時8點就睡覺了,還責怪崔先生管教不嚴。
洋洋確實是一個善于“鉆空子”的孩子,但也是因為家長之間有很大的“空子”,孩子才有機可“鉆”。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察言觀色,他們善于“鉆空子”,利用家長之間的不一致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知道遇到這種情況,爸爸會怎么處理,媽媽會怎么辦,那他自然會選擇一個有利于他的下手。一旦爭取到爸爸的援助,和爸爸結成了“統一戰線”,否定了媽媽的正確意見,實際上就助長和加深了孩子的錯誤。下一次,他又可能和媽媽站在一邊,利用媽媽來抵制爸爸的正確意見,而且學得更加狡猾。
其實,洋洋愛“鉆空子”的更深層次原因是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造成的,這種模式也是很多家庭都采用的,就是“父母一方唱白臉,一方唱黑臉”,一個扮演嚴母,一個扮演慈父?!俺谀槨钡哪赣H,總是嚴格要求孩子,會造成孩子過于壓抑,孩子便想方設法來反抗媽媽的要求。當媽媽強勢慣了,她就會覺得這件事她決定就好了,不用跟丈夫商量;而“唱白臉”的父親對孩子溺愛、嬌慣,對孩子的錯誤包庇、袒護,往往會強化孩子的這種小聰明。如果洋洋爸爸媽媽能夠充分溝通,保持統一的態度,堅定自己的立場,讓孩子按時睡覺、一起給孩子的作業簽字,要求孩子按時訂正作業,孩子就會知道規則到底是什么,自己的哪些行為過界了,父母知道后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他自然沒有“空子”可鉆了。
所以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家人最好保持統一,尤其在原則問題上要保持一致,不要各有各的標準。比如,孩子跟媽媽說:“媽媽,我要買一個新的芭比娃娃,鄰居家的豆豆都有。”你可以說:“你爸爸同意了嗎?”若孩子說爸爸已經同意了,你要先確認一下,然后跟孩子一起商量一下什么時候去買,最好能讓孩子在買之前就同意幫助爸爸媽媽完成一件事來換取芭比娃娃,或者買了芭比娃娃就不能再買別的了。
在保持態度統一的問題上,最難取得一致的就是家里的老人,因而孩子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很容易成為孩子的“大空子”。因此,父母對孩子的大體原則一定要爭取到家里老人的同意。
小婷寫字很慢,可有一段時間,她總是幼兒園寫字最快的一個,高興地在家里宣布她是寫字第一名。小婷的爸爸媽媽就奇怪了,她的寫字速度沒有提高啊?這天,幼兒園的老師告訴來接她的爺爺,小婷寫字的時候常常把字寫得很大,這樣就能比別人寫得少,寫字速度就變快了。回到家,爺爺非但沒有指出小婷的錯誤,還得意地告訴了小婷的爸爸媽媽:“我的孫女真是越來越聰明了!”過后,爸爸媽媽單獨給小婷講明了道理,告訴她只追求速度不要求質量的害處,還告訴她爺爺的夸獎是因為喜歡她,但她的這種做法并不是真正的聰明。
小婷的父母雖說解決了暫時的問題,但是仍沒有解決老人縱容孩子的問題。有時候,糾正老人的觀念比糾正孩子的觀念更困難,盡管如此,父母還是應該適當地告訴老人:“我們知道你很愛孩子,也幫了我們很多忙,但是你表揚她這么做聰明,對她成長是沒有好處的”。
除了家長之間的不一致會讓孩子有機可乘,孩子有時還會為自己找各種借口“耍滑頭”。媽媽看到多多把玩具扔了一地,便告訴多多:“快去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不要讓我看到地上還有你的玩具,不然中午就不許吃飯。”十分鐘不到,媽媽看到多多屋子里很干凈,散落一地的玩具不見了。媽媽一檢查,發現多多根本沒收拾,而是把所有的玩具等都雜七雜八地堆在了柜子里。多多還滿臉得意地對媽媽說:“你看,地上一個玩具也沒有了。你讓我把地上的玩具收起來,又沒有讓我把柜子里的玩具收起來?!?/p>
媽媽的一句“不要讓我看到地上還有你的玩具”,也能讓多多有空子可鉆。其實,孩子經常會耍一些自以為聰明的小把戲,比如偷偷少練兩遍琴,故意把字寫得大大的,認為這樣就可以少寫點兒,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瞞過父母,獲得一時的輕松。所以我建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常反思,想想自己的語言有沒有產生歧義、讓孩子有機可乘的地方。
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為什么孩子會“鉆空子”?是對他要求太嚴格,還是要求太松?是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給孩子創造了“鉆空子”的機會?過于溺愛、放縱孩子,會讓孩子學會“鉆空子”;過分限制和嚴格要求,也容易導致孩子以“小聰明”來欺騙父母。所以,父母應該滿足孩子合理的愿望和要求。
父母還要共同建立必要的規則,讓孩子學會用規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當孩子違反這些規則,父母應該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但不聰明而且會害了自己。父母只要堅定立場,孩子就沒有理由推托自己該做的事。
不知從何時起,孩子開始學會“鉆空子”了:為了少寫幾個字,故意把字寫得大大的;為了買玩具,跟爸爸說“上次媽媽都同意了的”;為了不去上學,就央求爺爺奶奶幫他求情……這些小伎倆,常常讓大人覺得又好氣又好笑。當孩子學會了“鉆空子”,說明他的智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通過動腦筋來實現自己的愿望。當然也有家長管教得過于嚴格的因素,孩子過于壓抑,而希望得到某種解脫。其實,孩子這些“鉆空子”的行為,都可以看作孩子在努力地以更高級、更復雜的方式來探索世界,雖不見得是孩子智商高,但也不意味著孩子性格頑劣。因此,父母應該換個角度來看孩子的“鉆空子”行為,幫他把這種“聰明”引導成大智慧。
本節要點回顧——你知道嗎?
1. 孩子“鉆空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家長教育方式不一致;過于溺愛、放縱孩子;過分限制和嚴格要求,容易導致孩子以“小聰明”來欺騙父母。
2.孩子“鉆空子”的主要突破口是什么?
家長之間意見不一致。
下一篇:什么情況進行性比較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溫柔的“懲罰”,糾正他的不良行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