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不停地問下去,問著問著,孩子們就被逼上絕路了,不得不調動起全部的潛能,便會發生本質的突破,比如,噢,我發現了,一組是水果,一組是面食;一組是自然生長的,另一組是人工做成的;這邊全是方的,這邊全是圓的!
我說:哇,真棒!孩子們終于把六個物體按照它們的共同屬性分成了兩個部分整體比較了,發現前三個物體與后三個物體之間的本質不同。
之后,我用手指頭摸著方形中間每一個物體的棱,再拿起圓的物體,用同樣的動作撫摸表面,再問他們:發現了什么?
他們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噢,我們發現了一組是有棱的,一組是沒棱的。這樣,就由個體上升到歸納了。
歸納的臺階是他們自己上去的,我只不過引導了一下。我們說要讓孩子有智慧,可這個智慧老師是沒有辦法直接傳達的,直接傳達只能傳去智慧的影子。
然后,我把有棱的那組拿掉,我說大家看,老師現在要把留下的這組畫到黑板上。我便在黑板上畫了三個一模一樣的圓圈,一面畫一面說:這是橘子、這是蘋果、這是土豆……孩子哈哈大笑,說:老師,你畫的啥呀,全成一樣的了!
我說:怎么認不出來?這個是土豆,這個是蘋果,這個是橘子……孩子們都笑瘋了。
我做出莫名其妙的樣子:哎,老師做錯了什么讓你們這樣笑?
他們說:老師,那是你說的,我們可分不出來。
我說我畫的的確是土豆、蘋果和橘子呀,你們怎么就分不出來呢?
他們說老師,你把它們畫成了一模一樣了。
我說啊,它們難道還有不一樣的地方?
他們說當然了,這土豆、蘋果和橘子,每個與每個都不一樣。
我說那你們說說看,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我的一個錯誤,使孩子認識到特征的重要。
他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老師,土豆長得不規則,坑坑洼洼的;蘋果下面大上面小;橘子才是圓的;土豆大橘子小;蘋果中間有個坑……
我把他們說的在黑板上面一條一條寫出來,每一條都代表一個特征。然后我說:剛才大家講了這么多條,說明同學們都仔細地觀察了這些物體,并將它們之間不同的地方進行了對照。那么老師問你們:哪位同學能夠找到一個詞代表這種不同?
當每個孩子都興致勃勃地想了一通辦法、最終由我將謎底揭開之后,“特征”這個詞就永遠地刻在他們的心靈上了。從此他們知道了事物都是有特征的,開始重視特征了。這種對于特征的理解傳統的教法是達不到的。直接灌輸里面沒有孩子的參與,沒有探索,沒有心靈與心靈的對話、靈魂與靈魂的撞擊……
進入故事
然后,就是進入故事。我說我們能不能編一個故事,將土豆、橘子都編進去,再給它們起上名字,讓它們就像在動畫片里那樣當一個角色呢?比如,有一天,那個叫胖胖的蘋果正在樹上跟它們的兄弟姐妹高高興興地聊天,突然,有一只大手捏住了它,嘣地一揪,它就這樣離開了自己的家園,被汽車拉著來到了市場,在那里碰見了與自己命運相同的土豆笨笨和橘子跳跳。三人同病相憐,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之后呢?哪位同學知道?
有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它們逃跑了……
另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它們跑到街上了!它們發現了一輛汽車,正好是拉它們的那輛……
還有一個站起來,說:老師,它們想,這輛汽車肯定還要回去,就商量好搭上車回到自己的家里……
我說:噢?那它們一定是想念自己的兄弟姐妹了?它們要搭上這輛車回到自己的家園,但是怎樣搭上這輛車呢?它們搭上之后怎樣才能不被發現呢?它們能不能回到家中?這中間發生的事兒太多了,有冒險的,有好玩的,有感人的,有嚇人的。我們要把這些事編成故事,再畫到紙上。每個人編的要跟其他人不一樣,越特別越好!
孩子們“噢”的一聲,四面散開,投入到工作當中。
下一篇:孩子逆反,較勁不是良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請別忽視這12個壞習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