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剛來繪畫心理樂園的小女孩們,經常都會有這樣類似的語言“我喜歡娃娃,不喜歡奧特曼,因為媽媽說奧特曼不是女孩兒玩的”,這類孩子通常會表現出拒絕力量型游戲的探索,耐挫力差,性格優柔寡斷,不愛運動,是典型的社會所認可的“女孩兒”形象。
這些都是社會所強加給女孩的性別要求。在艾瑪·沃特森的演講中,社會中普遍認為不愛運動是女孩兒的特權,于是受到了壓力的高中女孩兒們,放棄了自己喜愛的運動。
在嬰幼兒階段,很多父母就已經開始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了。他們告訴男孩兒、女孩兒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男孩兒勇敢、調皮,喜歡汽車、變形金剛;女孩兒溫柔、安靜、膽小,喜歡洋娃娃,而這些都是傳統的、刻板的性別教育。在心理學的研究中發現,性別教育的重要性是奠定孩子的性別認同、性心理的健康發展,并非塑造人格。較于傳統的刻板的性別教育,“雙性化”性別教育將有助于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如何進行“雙性化”教育,讓男孩兒女孩兒都能擁有優秀的品質,獲得符合自己氣質的人格發展呢?
1、生理差異的教育
這里的性別教育指的是告訴孩子“男孩”“女孩”生理上的差異,允許孩子保留一定的好奇心,在他們觀察父母與自己身體上的差異時,不阻止不嘲笑,耐心的講解,跟他們一起探索,并告訴他們保護自己,不要讓別人觸摸自己衣服遮擋住的身體部位。
2、父母的榜樣模仿
雖然我們提倡“雙性化”性別教育,但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樹立孩子的“性別認同”。在孩子了解生理上性別的差異之后,由父母作為他們的榜樣,來進行性別認同教育。父母關系的和諧、相互的贊美都有利于孩子觀察到男女各自性別的美好。另一方面,由于孩子的思維是較為直觀的,在給孩子穿衣打扮上要盡量符合社會對于男女服飾的期待,以免孩子對于外形的困惑。
我們樂園也有一些孩子,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父母最初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在繪畫心理老師的調整和家長的配合之下,孩子們的性別意識都漸漸趨向正常化。
3、游戲、玩具多元化的鼓勵
不在游戲或玩具中給孩子限定性別的概念,比如當女孩喜歡汽車機器人,男孩探索廚房時,都不要干預和制止。游戲、玩具都沒有性別標簽,應該鼓勵孩子多加嘗試,選擇自己的心頭喜好。“雙性化”性別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自由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集合“勇敢、果斷、細心、踏實”等等優點,更好的發展。我們自由繪畫心理樂園不會受制于“刻板性別印象”,鼓勵孩子們嘗試各種不同性質的畫材,探索15種能力的發展,讓孩子身心協調發展,感受成長的快樂。
現在社會上經常有人分享“窮養兒子,富養女”、“淑女教育”這樣的內容,都是一種刻板的性別教育,在孩子沒有形成愛好之前,家長變為他們塑造了一個可見的形象,阻礙了他們個性的自由發展。“雙性化”的性別教育是基于孩子性別認同后,個性發展上的教育,并非基于生理因素的性別。這樣,性別歧視將不復存在,再也不會有人驚訝于“女漢子”角色的出現。本文來自李凌云國際教育的博客
下一篇:孩子消極抵抗 家長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偷喝墨水竟因父母太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