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有媽媽在我的信箱留言,提出孩子拖拉行為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普遍,我自家大兒子就是這樣,需要媽媽的許多耐心和“手段”,來慢慢幫助孩子們改變習慣。所以,我想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Walkinghu媽媽提問:我有個九歲的孩子,女孩子,蠻聰明的,功課也很棒,唯一的缺點就是很拖拉,我也想過很多辦法,可是好象效果都不是很明顯。
孩子拖拉現象,舉個倒子:晚上要刷牙洗臉睡覺時,她還做在那里看電視,或是看書,總是要叫上好幾分鐘才會去衛生間。再比如,早上洗床后,刷牙洗臉至少要拖拉半小時,所以每每都趕地要死.......。.
我很明白媽媽的痛苦,這是每天每分鐘的煎熬,當媽媽的一看到自家孩子因拖拉而影響成績就急得不行。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孩子做事拖拉固中原因吧:導致磨蹭的因素較多,最通常的是因為“逃避”,孩子在某件事情上缺乏自信,總是害怕做不好事情而遲遲不肯動手,因此總是拖到不能再拖的最后時刻,才鼓起勇氣把事情完成;其次,就是把“拖拉”當成最后一刻的高壓,這種孩子相信只有在積累的壓力下他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務;最后一種類型的“拖拉”則完全是由孩子的個性所決定,所謂慢性子就指的這種孩子。
我覺得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屬于第三種習慣性“拖拉“類型,而我家寶寶恰恰也是這樣的一個“活寶”。對于這個類型的孩子,我建議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讓孩子慢慢地甩掉“拖拉”,提高孩子做事的效能:
配合孩子的節奏
孩子有自己的節奏,他們總愿意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看上去孩子們好像總是磨磨蹭蹭、不緊不慢的,那是因為媽媽們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奏去要求孩子,沒有達到媽媽的要求就會被認為是磨蹭。打個比喻來講,長腿和短腿比賽競走,短腿已經用他最快的速度在奮力沖刺了,可在長腿看來“喲,他怎么跑的那么慢!”因此,為了減輕媽媽的煩惱情緒,我們最好先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節奏”,媽媽不能以自己的“快”節奏來評判兒女的“慢”節奏就是 “拖拉”的。最重要的是看,孩子在自己的節奏下是否能順利把一件事獨立完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媽媽可以先配合孩子的節奏,然后逐漸幫助孩子自己去發現這個節奏可能是慢了點,由他/她自己去修正。
不要催孩子,適時放手讓她嘗嘗不一樣的后果
正如媽媽在問題里描述的情境,孩子篤定地刷牙、慢悠悠地吃飯,媽媽則追著屁股后面再替她倒計時,“你快點,還有10分鐘,上課要遲到了••••”這種情景每天發生,似乎已經成了某種“規律”。而孩子把這種規律捏在手心里“把玩得”恰到好處: “我不會遲到的,因為媽媽總會在last minute來敲鐘的。” 我的大兒子Ian就是一個拖拉典范,而且還有個丟三落四的頑疾。為了幫他改掉這個毛病,我嘗試著假裝不知道,不提醒他,讓他自己嘗嘗“忘東西”的后果。一次,他在學校上游泳課,早上出門忘帶泳衣,打電話給我要求送衣服救場,我告訴他:“前一晚已提醒過帶泳衣,你自己也已答應會記得。現在這個情況發生了,媽媽不能再幫你了,你必須要承擔‘馬大哈’給你的帶來的后果。”自從那次后,我經常做出這種善意的“假裝”,現在Ian這個馬大哈的毛病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所以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可能先要改變我們對孩子言行一貫保護的想法,不妨在某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選擇性地任由孩子自己去承擔拖拉的后果。比如,不必因擔心孩子上學會遲到而每天親力親為地替他們準備書包。其實我們恰恰就是要讓孩子親身體驗上學遲到忘帶作業的后果,孩子才會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從而開始修正自己的節奏和習慣。
讓孩子嘗到“快”的甜頭
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快對他自己是有好處的,感覺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動作才能夠“快”得起來。孩子自己有一筆帳:我做得越快任務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得慢一點,起碼可以省點力氣。這個問題解決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對孩子層層加碼,要把孩子節約出來的時間還給孩子,在孩子較快完成了任務之后,就要給孩子自由安排生活的權力,孩子可以用省下來的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九歲的孩子已非常有自尊心及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先相信他們,鼓勵他們為自己的事做主,如果他們做好做對了,媽媽要以極大的熱情去表揚和嘉獎,漸漸地讓孩子找到改變的原動力和品嘗改變后所帶來的好經驗。
在與孩子相處的日夜里,我越來越感受到想做一個“能改變孩子的媽媽”,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先去發現是否需要改變自己些什么?!(文:黃靜潔)
下一篇:父母衣著暴露是BB性早熟元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親子溝通應掌握這7種辦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