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批斗、責罵、寫檢討,這些都不能導致真正的自省。先下一個“你有罪”的定論,以此給對方造成壓力,來促使其認錯,這只是一種斗爭術,只會導致人人自危,人人自保,人人皆欲洗清罪名而致假話橫生。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孩子的日記,里面有很多“認罪”的內容:今天我不聽話,不對,以后要改正;明天我沒有認真做作業,不對,以后要改正;后天我又犯了什么錯,不對,以后要改正。讀這些文字,我感覺很沉重,這種“我有罪”的心態,總是伴隨著父母的責懲,其實,他未必真的在懺悔,這些文字也許只是寫給父母看的。
很多時候,“你有罪”這個定論的制造,就是為了控制你。罪人是最好控制的,因為控制他的理由最正當。所以,控制與反控制之間,斗爭的焦點就集中在“有沒有罪”這一點上,一旦認罪,你就被牢牢控制了。因而,在一個對立的關系中,真正的懺悔是不存在的,只存在計謀。
老師叫學生寫檢討,這里面不可能有真誠的反省,只是一種儀式,宣告一方勝利,另一方投降。所以,真正寫得深刻的檢討,反而是過不了關的,因為深刻就難免真誠,真誠就難免真實,真實就難免看到雙方(包括對方)的不足,看到對方的不足就難免使投降的姿態顯得不夠低,對方的勝利就顯得不徹底,對方的勝利感就會受到打擊,這樣的檢討對他反而是一種威脅,他怎么能同意?真正會寫檢討的人是不會真誠的,他只揀那些最能貶低自己的話來說,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然后,指明對方的批評如何讓我醍醐灌頂、徹底悔悟,我是多么感謝對方的挽救云云——這樣的檢討才是優秀檢討的范本。
基督教提倡懺悔,它有一個前提,上帝是愛你的,基于對上帝的信任,教徒才會發自內心地認罪、悔過。因為一個愛你的上帝,他是不會因為你的悔過而懲罰你的,他確實是為了你好,而不是為了別的。但人間的懺悔就難說了,因為“認罪”而將罪名坐實,反而受害更深的事情是極有可能發生的,所以人們不敢懺悔。
人面對人,總要自保;人面對上帝,才可以放棄防御。真正的懺悔,只有在神前才能做到。這就是信任的力量。
你如果沒有神一樣的愛,你就沒有資格要求人向你懺悔。
下一篇:你家孩子是成熟還是早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康的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