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從小到大,我和母親的關系都很緊張。母親雖然在生活上對我關心得無微不至,但性格急躁又獨斷專行。記得小時候,她常常為一些小事對我非打即罵,根本不考慮我的感受,也不給我申辯的機會。現在我已年過三十,母親有時還會責罵我,我忍不住就要頂撞她。我和她像是一對天生的冤家,沒法好好相處。
結婚后我有了一個女兒,懷孕的時候我曾暗暗發誓要溫柔地對待孩子,不要像我母親對待我那樣。可是,女兒出生之后,一大堆的家務和工作讓我心力交瘁,女兒又特別愛哭,弄得我根本沒耐心,經常會厲聲責罵,甚至還會打上幾巴掌。
現在女兒5歲了,看得出來,她很怕我。老公指責我說:“你不是最恨你媽小時候對你又打又罵嗎?你怎么現在跟你媽一樣呢?”
他這話讓我很心驚,是啊,我曾經發誓不能像我媽那樣對待孩子,現在怎么不知不覺向我媽靠攏了呢?難道這也會“遺傳”?回想我的成長經歷,我真的有些害怕。因為小時候總是怕做錯事被責罰,我一直膽小怕事,遇到事情常常沒主見,自信也比較差。我要是像我媽那樣,我女兒以后是不是也會像我一樣呢?
我真的很想改變對女兒的態度,可我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我要怎樣做,才不會重蹈我母親的覆轍呢?
——一個想改變的“70后”母親
想改變的“70后”母親:
家庭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觀念、行為方式等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可能超過我們對自己的理性認識。有研究表明,大多數情況下,母親在自己原來生活的家庭中所受的養育方式和她們對待自己孩子的方式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說,一個從小被母親寵愛、寬容的女孩,長大后也會寵愛、寬容自己的子女;而一個在動不動就被責罵挨打、遭受懲罰的嚴厲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女孩,長大后更容易對自己的孩子采取同樣嚴厲的態度。
所以,盡管你理智上想做一個不同于自己母親的人,但還是被那些早已滲透在你潛意識里的觀念和行為方式所主導,再加上個性的某些遺傳和現實的壓力,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扮演了那個自己并不喜歡的母親形象。
如果這樣的狀況繼續,你害怕自己的女兒會像自己一樣形成個性弱點的擔憂也可能成為現實。要想讓孩子不重復自己的命運,唯有改變自己。許多父母往往認識不到自己的教養錯誤,而你已經認識到了問題所在,那就是一種良好的開始。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意識地努力,相信你就不會重蹈母親的覆轍。
1.克服潛移默化的思維定勢
在你的潛意識里,可能有一種慣性思維,即做錯事情就要被責罰,所以當女兒做錯事時,你會不自覺地用打罵來責罰她。現在你要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會做錯事情,何況是孩子,犯錯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大大小小的絆腳石,小錯應當寬容,大錯可以指正。有意識地用這樣的理性思維來對待孩子的犯錯,慢慢就可以克服過去的思維定勢,做到心平氣和地為孩子糾錯。
2.改變發泄怒氣的習慣性方式
許多時候,父母責罵孩子并不是因為孩子真的犯了錯,而是父母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所以要改變對孩子的粗暴態度,重要的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改變發泄怒氣的習慣性方式。當你想表達憤怒時,可以對孩子說:“媽媽很生氣,媽媽不喜歡你這樣。”這種方式是你在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更容易接受。也可以用延時發泄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即憤怒時告訴自己等一等再說,氣頭一過,話再出口,就不會有那么大的殺傷力。
3.學會跟孩子認錯
改變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還是忍不住對孩子發了火,那么最好事后向孩子道歉,告訴她媽媽態度不夠好,請她原諒。道歉幾次之后,相信自尊心很強的你會更容易記住自己的錯誤,也就不容易再犯。
4.爭取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可以和丈夫認真地談一次你的心理癥結,取得他的理解,希望他能支持你改變自己。比如讓他分擔一些家務,以減輕你的壓力;當你習慣性要對孩子發脾氣時,善意地提醒你,但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你;當你覺得身心疲倦時,給你溫暖的擁抱,或帶你外出就餐、散步等。
5.主動改善和母親的關系
和母親的緊張關系,不僅是你生活中的另一種壓力,也會持續導致對自我的否定。所以,主動改善母女關系,有助于你擺脫長期以來的陰影,增強處理現實生活的信心。
首先以自身當母親的體驗,諒解母親的性格弱點。其次,不要期望母親在這個年齡還能主動改變,只有自己先改變,才能換取母女相處模式的轉變。比如,她責罵你的時候,不要頂撞,而是告訴她:“你這么說,我很傷心難過。”日常處理和母親相關的事情時,主動征求她的意見;和母親發生沖突時,要學會主動道歉。當你表現出不同以往的應對態度后,她也一定會隨之調整自己的態度。
相信在改善母女關系的過程中,你會更深地體會到如何當一個好母親、好女兒,讓自己的人生更趨完善。
下一篇:對孩子的傷害80%來自家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誰說“蛋蛋后”沒快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