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花大價錢買禮物 孩子卻想要自由想去玩
明天是“六一”兒童節,很多家長都想給孩子一個“大大的surprise(驚喜)”,可是常常事與愿違,很多父母“熱臉”貼上了“冷屁股”。記者對近100名家長做了一個小調查,有六成家長表示往年的“六一”禮物沒送對,經常是“花了大價錢,買了小傷心。”記者對近100名小學生的調查顯示,七成以上孩子的“六一”愿望跟玩有關,其中有四成孩子跟父母要“自由”。
專家表示,現在的孩子對物質的渴望已不再強烈,反而因為多是獨生子女,平時受家長關注和限制太多,他們內心更渴望自由。
他們要的禮物和你想的不一樣
女兒嫌500元芭比娃娃幼稚
女兒今年9歲的楊曉琪說,每年“六一”兒童節,女兒都不會告訴她想要什么禮物,因為她認為“一說出來就沒意思了”。所以,楊曉琪每年在這個時候都要跟女兒玩“猜心”游戲。“可是,孩子越大,他們的心思就越難猜了。”她說,她已經連續幾年“花了大價錢,買了小傷心”了。
最讓楊曉琪傷心的是去年她花了500元買了一套芭比,但女兒看了一眼,撇撇小嘴,“誰這么大了還玩芭比,太幼稚了。”一問,她的“六一”愿望原來是“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大學城踩單車”。
兒子放棄貴價玩具只要自由
兒子今年11歲的張強志說起“兒子的心思”,連說“不懂”。
“他平時經常說要買個超貴超復雜的‘高達’,我想著‘六一’每年只有一次,就滿足他的愿望。”昨天他問兒子要不要幫他把那個“高達”買回來。可是兒子一口回絕,兒子說:“我知道,只有‘六一’這天你才會盡量滿足我的要求,那我就要更難得的自由吧。你讓我自個兒呆著就行,想干嘛就干嘛,你們別管我!”
“乖”孩子很想趁過節搗搗亂
今年10歲的小詩文靜秀氣,在白云區的一所小學讀四年級,說起“六一”節的愿望,她聲音細細地說:“我平時太乖了,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里聽爸爸媽媽的話,所以,我想在‘六一’那天淘淘氣、搗搗亂,去肯德基喝一杯飲料,吃一大堆薯條,吃幾只辣雞翅……老師布置了作業我也不寫!”
小詩告訴記者,其實,她經常會羨慕那些在學校“我行我素”的同學,在課堂上敢講話,上課敢遲到,午休時大聲笑。“我也要嘗嘗那種滋味,一定很痛快!”
“六一”愿望是跟爸媽換角色
今年11歲的左濤的“六一”愿望出人意料,“我想在‘六一’那天,跟爸爸媽媽換換,我來當爸爸媽媽,他們來當孩子。這樣,爸媽就知道我的苦啦!”
“我現在讀五年級,可是,我覺得已經比要參加高考的人還要郁悶。”左濤說,自從上了五年級,媽媽天天在嘮叨“小升初!小升初!”“如果讓我當媽媽,我就從早上一起床就讓媽媽背英語單詞,然后上奧數班,做很多很多題,下午再去上作文課,晚上做作業做到11點……半小時也不給她休息,讓她嘗嘗做小學生的滋味!”
專家:
要傾聽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這些孩子的故事,都很典型地反映出城市父母大多比較關注孩子的物質需求,也盡量去滿足,但卻忽視了孩子的精神和情感的需求。”廣東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王小棉說,但是,現在的城市孩子對物質的渴望已不再強烈,所以,父母要注意傾聽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王小棉表示,這一代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整個家庭成員的關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關注當然是好的。”她說,“但是,怎么關注,卻需要家長學習。家長需要學習一個人的成長,有哪些方面的需求,怎樣的教養方式才是適合孩子的,如果你的關注只是死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要他聽你的話,那就并不是有利于孩子成長的關注。”
王小棉還分析,現在的孩子壓力還是比較大的,這也跟我們東方人的教養方式有關。“東方人教育孩子是‘你可以做什么’,然后要求孩子去做什么。所以,他們內心更渴望自由。”她說,“而西方人教育孩子是‘你不可以做什么’,也就是說,這是底線,這樣,只要孩子不做‘不可以做’的事情,選擇就多得多了。”
她認為,現代家長一定要有“掌控”孩子的藝術,既要管教,又要給孩子一定的自我成長的空間。“畢竟很多經驗是靠孩子自己去獲得的。”(文/記者黃蓉芳)
小調查
小朋友
最喜歡的禮物
1.“六一”節那天沒有作業
2.最想能在節日那天撒一下野,老爸老媽別管我
3.我想要套三國殺
4.想要一個iPad
5.想去迪士尼
小朋友
最討厭的禮物:
1.書
2.智力玩具
3.衣服、鞋
4.報班去上英語課
5.跟爸媽去公園
下一篇:培養孩子耐性的有效三秘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五歲娃立志要當“啃老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