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在學校工作多年,在教師或管理崗位都常常碰到這種情景:節假日稍早放學的日子,家長驚慌失措地找到學校來,“老師,我的孩子放學沒回家,哪兒找都沒有”,“老師快幫忙問問,孩子不知跑哪去了,周圍都找遍了呀”。
學校當然不能不管,一邊安慰著家長一邊幫助分析:“是不是到同學家去了?
不會是在放學沿途路上玩耍吧?是不是自己去親戚朋友家了?”而此時家長往往是斬釘截鐵地堅決否認:“不可能,孩子從來沒有自己去過哪里,從來不會亂跑。”
那樣的事情多了,我們也有了經驗:先從孩子的玩伴兒家入手。這許多年來除了極個別的特殊情況,大多是家長在遍尋不見孩子向學校“求救”后,我們幫他在同班同學或外班伙伴家找到孩子,令堅信孩子“從不自己到別人家去”的家長大為惱火!
其實這在孩子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一種情況:今天放學比平時早,某一個家里沒有大人的孩子邀請另一個到自己家里玩,孩子心想“反正就玩一小會兒”,就跟同學走了,結果玩得高興就忘了時間,也忘了該告訴爸爸媽媽。問題是,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身為小學生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哪里去應該事先得到爸爸媽媽的允許”?不知道爸爸媽媽會因為很長時間找不到自己而著急心焦嗎?
我在養育壯壯時記取了家長們的教訓。
壯壯四歲后,我就開始試著放他自己跑出去玩,好在我們家先住高校宿舍,后來住到高校家屬區,沒有刻意擇鄰環境就比較好。我先是帶著孩子在樓間花園玩,看他摘花弄草捉蟲追鳥玩得正高興時就試著離開,“壯壯,我過一會兒就回來”,然后我在周圍溜達十分鐘再轉回來。在壯壯慢慢理解了什么是“一小會兒”后,我跟他商量:“壯壯你自己玩一小會兒就喊我,我就在家里做事情。”
還記得那時的情景,不管是住在二號樓一層的學生宿舍,還是住在家屬區二層樓的一居室小單元房,那些春夏秋冬適合孩子玩耍的時間,我在家里做家務或讀書,窗外會不時傳來壯壯的喊聲:“媽媽——我再玩一會兒!”
特別有意思的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玩一會兒”的時間作為一個變量也在慢慢延長,但又總在我能容忍的范圍內——每當我覺得孩子似乎玩得久了,因為“怎么聽不到聲音”有些著急時,孩子就又轉回到我窗前了,“媽媽,我和明明踢球哪”,“媽媽,我在亮亮家再玩一會兒”。
為了強化這些優點,我常常故意在丈夫和家人面前夸獎孩子:“壯壯到哪里玩都記得告訴媽媽,他怕媽媽找不著他會著急。”也許這就叫做“有意識地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孩子長大上小學后,雖然跟我在一個學校,但母子作息時間差距還是很大。于是我們規定聯絡方式,壯壯放學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我打電話,“媽媽,我到家了”。習慣成自然,上中學、高中時,我從沒有過同事朋友們那些“不知孩子跑哪兒去了”的抱怨。壯壯自己上學、聽講座、和同學看電影等不管去干什么,總會想辦法通知我。他常常說的話是“媽我先告訴你一聲,怕你著急”。
我滿意欣慰地回憶,孩子從小到大直到出國,我從沒有因為找不到孩子或與孩子失去聯系而著急過。
下一篇:他沒必要像個模特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媽媽,我會死嗎?我害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