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
小時候的兒子還比較聽話,倒不是說對大人、長輩百依百順,基本也算是有道理就會接受。
可是去年,進入了俗話說的“七歲、八歲,狗也嫌”的時期了。
典型的表現如下:
1.我們家人覺得有些地方可能他不知道的,會跟他預先講一下,可是他有時候會不領情。比如提醒他:這個湯有些燙、要小心點!他有可能就會煩你一下:你以為我不知道啊!擺明一副很不爽的樣子。
2.跟他講解題目,如某道數學題覺得他的思路不妥,引導后無果,我會直接告訴他解答方法,可是他覺得自己就是對的,不認可我的方法。
有一次,他居然跟我大聲的說:啊,為什么我就非得聽你的呢!我難道就不能按照我自己的方法答題嗎!
我見狀,知道彼此陷入了僵局,于是我很冷靜地告訴他:如果堅持認為自己是對的,那就這樣,可以不聽我的講解。
第二天,自然地,題目被打上鮮紅的“×”,然后自己糾正!
3.還有,有些事情針對他這個年齡階段可能不適合做,或者長時間做不好。最典型的就是玩電腦,這個想必多數孩子都會共有這個愛好。
經常為玩電腦、玩游戲的事情要跟他斗智斗勇,我基本在周末和假期是允許他玩的,但是會限定時間。可是有時他特別想玩了,而我又對他有限制,他就會抗議:憑什么你們大人可以沒有限制的玩,而我卻不可以!經過比對,類似上述的種種情況,一并可以列入“叛逆”的范疇,只是這種叛逆屬于孩子成長期間正常的必經階段,無論是性格、情感還是其他。如果是那種離經叛道,可能應對起來要麻煩得多了!
在我看來,這種7、8歲或者更大些孩子的叛逆行為,表明了他們在身體發育的同時、思想上也正在快速成長。
1.首先,他們學會了思考。
有不同的意見、思維方式,不管是否符合常規,都說明他們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意愿。
2.孩子有了自己特有的獨立人格了,比如說不愿意家長過多的說他,不愿意家長指手畫腳,覺得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應對面對的一些事情了。
3.希望展示自我能力,并因此受到他人的肯定。認為我在某些方面不錯、能行。
4.不愿意受束縛,有了一定的反抗意識,有了自己對周遭世界的認知和初步階段的價值觀。
面對這種成長中的必經階段和一些事例,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叛逆的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1.避免正面沖突
基本上對于他想展示自我能力、想獲得肯定的行為,避免正面沖突。因為這個時候硬碰硬的話,肯定沒有好的效果,還會引起他的反感。
就像上面說的做題一樣,你不認同我(這種情況極少,多數他都會認同,有時候還會夸我真聰明),我就任由你。碰了壁就會回過頭來知道媽媽說的正確了,都不用跟他重復,馬上就自己知道了。
2.家長放低姿態
如果他對于某些行為不認可,我們可以降低姿態。當然,這個需要在孩子早期就跟孩子建立良性的相處關系,如果是類似朋友的關系那就再好不過了。可以跟他討論,通常情況,兒子是很懂理的,只要你跟他講清楚,哪怕他口頭不接受,心里也是會接受的。
這個階段,家庭的氛圍和環境是相當重要的,本身家庭關系緊張、不和諧,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會火上澆油的。不和睦的家庭的孩子會更加叛逆,或者說對他的向外的張力會更大,導致更容易受不良人和事的影響。
3.改變教育方式、尋求專業指導
如果說孩子有較為“叛逆”的心理,乃至出現了一些多疑、偏執、對抗社會等的言行,也就是類似病態的性格了。就不是上面兩種方法能夠輕易應對和解決的。
這個時候,說明原先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合孩子了,或者說原先的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如果已經沒有辦法由家長來自行解決,那就迫切地需要查找原因、從根本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了。
也許,向專業人士、譬如專業的心理醫生或者兒童教育專家咨詢,獲取他們的建議、指導甚至是專業治療,都是有必要的!為了孩子,做再多都是不為過的!
我想,孩子的叛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或多或少會存在的,也是無可回避的。面對這些,既沒必要緊張、恐懼,也不可置之不理、期望過了這個年齡就能自行解決、自動消失。我們可以正視這種現象,積極、理性應對,陪伴孩子不斷成長、走向成熟!
下一篇:根除痛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喜歡偷錢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