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一個小女孩,在幼兒園小班時已經學會獨立吃飯了,并且自己吃得又快又好,但是到了中、大班后反而變得逐漸“不會吃飯”了——吃得很慢,并且吃的時候到處撒飯菜,最后幼兒園老師或家長忍無可忍,只好每餐都喂她。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退化行為”呢?
嬰之杰早教總部育兒專家韓老師認為,出現“退化行為”是孩子適應不良的一種表現。當孩子使用種種方法都得不到老師或父母的關注或愛后,他們的這種“退化行為”反而輕而易舉地得到老師和父母的關注和愛。
嬰之杰早教韓老師介紹說,要知道,孩子要求受到成人的關注,這不僅是他們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是他們不可或缺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在一般情況下,他們會采用自我表現等積極的方式來引起成人的關注,迫切希望成人們對他的作為做出認可和稱贊,并從中獲取寶貴的自尊和自信。然而一旦當他們發現自己不受關注時,就可能產生自卑或微不足道等負面感覺,并進而做出一些在大人們看來異常“怪誕”的舉動,如拒絕吃飯、人來瘋等。他們之所以這么做,目的是給成人發出這樣的“信號”:我不想受到冷落。
4歲多的小陽是個既懂事又乖巧的小男孩。然而,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小陽就令人吃驚地一反常態。比如,在他表姐的生日宴會上,當客人們紛紛向表姐送上鮮花、糖果、玩具等生日禮物時,他故意大喊:“我肚子痛死了!我肚子痛死了!”接著還在地板上打起滾來!鬧得客人們不歡而散。韓老師說,這些“胡鬧”都是小陽對自己不受關注的反抗,其“潛臺詞”可能是:如果大家還不把我當作一回事,我還會鬧得更兇!
因此,當孩子出現類似的問題行為時,成人應對自己進行反思,想想是不是由于工作或其它原因過于冷落了我們的孩子?如果是,我們就應該給孩子以適當的關注,讓孩子在愛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長。
下一篇:給孩子一顆面對輸贏的平常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和孩子成為"親密的陌生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