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三個月大的晶晶長得很可愛,就是躺著的時候,喜歡維持脖子向右歪的姿勢。剛開始家里人也沒注意,直到有個朋友上門探望隨便說了一句,晶晶媽媽才突然上了心。“難道是先天的小兒斜頸?”晶晶媽媽到網上搜索了一番,結果越看越擔心。“有說能治的,也有說難治的,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骨科主任徐宏文博士表示,小兒斜頸80%屬于生理性斜頸,不用干預到一歲也能自然好。但有三種情況的斜頸要有所重視,可能存在疾病因素。
生理性斜頸———
出生后3個月出現斜頸
徐宏文表示,這種情況往往是生理性斜頸,是因為孩子抬頭后頸部力量不夠,頭部相對較重導致,不用治療,到1歲左右通常會自然好轉。家長只要注意觀察就好。
病理性斜頸———
1、肌性斜頸
出生后2周左右出現斜頸,頸部可見明顯腫塊。目前認為,肌性斜頸是一側胸鎖乳突肌病變導致緊張痙攣所致,病因可能有兩方面的因素:一個是胸鎖乳突肌的肌肉內壓力增高,導致肌肉缺血、纖維化。另一個是纖維瘤病學說,即肌肉內良性纖維瘤病變。
治療:80%的肌性斜頸通過功能鍛煉等理療方式可治好,20%到1歲沒有好轉的,則需要做手術才能松解。
2、眼源性斜頸
出生時頸部沒有腫塊,到6個月時才出現斜頸。這種情況有可能是斜視所致,一般跟患兒定位看東西時才有表現,睡覺時又會恢復正常。
治療:因為需要孩子的配合,眼緣性斜頸必須等到1到2歲左右才能確診,之前確診不了,需定期復查。
3、骨性斜頸
骨性斜頸由頸椎畸形導致。表現為出生后即出現斜頸,同時可伴發短頸等癥狀,也叫短頸綜合征。
治療:孩子沒有不適感可不用干預,如果出現頸椎滑脫、疼痛,可以通過手術解除癥狀。但要長期保持頸椎的穩定,還需配合功能鍛煉。文/羊城晚報記者 宋導 通訊員 馬軍
受訪專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骨科主任、醫學博士 徐宏文
下一篇:寶寶腹瀉時注意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千萬別用酒精給嬰兒降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