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寶寶抓耳朵、耳道里有異味且有液體滲出,很多家長立刻將之與中耳炎聯系起來。記者從南京兒童醫院獲悉,近期因類似癥狀來醫院看病的小患者很多,該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李琦副主任醫師指出,夏秋季確實是中耳炎的高發期,除此之外,外耳道炎和外耳道濕疹在嬰幼兒中很常見,該病容易與中耳炎混淆。
外耳濕疹易與中耳炎混淆
周女士的寶貝8個月了,前幾天孩子睡著時不停地抓右耳,周女士仔細一看,發現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層稀薄的黃痂,耳朵邊上還聞到了異味。難道是中耳炎?周女士立刻緊張起來。后經醫生檢查,寶寶患的其實是外耳道濕疹。李琦主任介紹,嬰幼兒外耳道濕疹最常見原因是躺著喂奶、喝水、或者洗澡時水進入耳朵,造成輕度感染,表現為滲出的液體淡黃稀薄,和耳內分泌物混在一起時有異味,有瘙癢感,其實這只是外耳道濕疹或炎癥。
李主任認為,外耳濕疹簡便易行的止癢方法是用小棉簽蘸一點醫用酒精輕輕涂擦外耳道,不僅止癢,還可有效殺菌消炎。酒精有很好的揮發性,很快就會干燥恢復正常。耳朵流水時要用雙氧水做外耳道清洗,因為小兒的外耳道皮膚比較嬌嫩,清洗時動作要輕柔,最好到醫院清洗。嬰幼兒外耳道的濕疹還會同時伴有全身其他地方的濕疹,癥狀較重時可以全身應用抗過敏的藥物,耳道也可以涂抗過敏的軟膏如苯海拉明霜等。李主任告訴記者,孩子如果真的患了中耳炎,通常會哭鬧不安,用手拼命抓耳朵,耳內流出大量黃稠的、半透明的膿性分泌物。
警惕不流膿的中耳炎
化膿的中耳炎肉眼可以看出來,還有一種非化膿性中耳炎,一定要引起家長重視。李琦主任說,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或鼻咽部疾病、過敏等均可引起咽鼓管阻塞導致此病。咽鼓管是人體鼻咽部和中耳腔的一個管道,如果咽鼓管黏膜腫脹,管腔阻塞,致使中耳的通氣、引流不暢,就會造成中耳積液,導致非化膿性中耳炎的發生。
李琦主任介紹,因為沒有膿液流出,也無明顯的耳痛、發熱等全身癥狀,唯有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加上孩子不會訴說病情,所以往往被家長忽視。非化膿性中耳炎若能早期發現,及時處理,則療效良好;如拖延日久,則可發生鼓膜內陷、中耳黏連的病變,直接影響孩子的聽力。
預防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積極預防、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鼻腔、鼻咽部疾病。平時應注意加強孩子的營養、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天氣變化時適時增減衣服,防止受涼感冒。一旦發現小兒聽覺遲鈍、聽錯,注意力不集中,或年齡稍大的孩子訴說耳內悶脹感、堵塞感,此時就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以防拖延病情。
通訊員 李承益 快報記者 金寧
下一篇:寶寶結石如何做影像檢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發熱 家長先搞清6件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