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小兒腹瀉
病因
小兒腹瀉,過去稱為小兒腸炎,與肺炎、佝僂病和營養不良,被稱為兒科四大常見病。此病目前發病率仍較高,農村發病率要高于城市,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和生長發育。
根據病因可將腹瀉病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
感染因素有細菌、病毒、真菌、原蟲等幾種。
若腹瀉發生在夏季,大便呈黏液便或膿血便,要考慮到細菌性痢疾。
若大便呈水樣或米湯樣,伴嚴重脫水,則要注意霍亂。
若孩子表現為上吐下瀉,大便呈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且周圍孩子同時或先后起病發病,則可能是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
若孩子在秋末冬初發生腹瀉,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則輪狀病毒腸炎可能性大。
若孩子長期應用抗生素治療,合并鵝口瘡,要注意真菌性腸炎。
若發生在南方,緩慢起病,大便呈少量血便、混有黏液,要考慮阿米巴痢疾。
以上均為腸道內感染,還有腸道外感染引起的腹瀉,臨床稱為癥狀性腹瀉,可見于上感、中耳炎、肺炎或敗血癥等疾病。
非感染性因素有喂養不當( 喂奶過多或成分不合理)、改換奶粉、哭鬧過度、腹部受涼、牛奶過敏和雙糖酶缺乏等。
癥狀
小兒腹瀉主要表現為腹瀉、惡心、嘔吐、食少、發熱、煩躁、尿少等癥狀,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脫水表現。持續時間過長則可能出現營養不良、貧血和生長發育遲緩。如果孩子出現下列癥狀,就應該考慮為腹瀉:
每天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母乳喂養的孩子每天排便可能比平時多4 ~ 6 次。
大便性狀改變,呈稀便、水樣便、黏膿便或膿血便。
媽媽怎么做
發現孩子出現嚴重腹瀉后,要注意防止孩子脫水,并盡快帶他到醫院檢查,找出病因,對癥治療。
如果是由于飲食原因所致,而不是感染等其他因素造成的,要調整孩子的喂養方式,合理哺育。讓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多咀嚼幾下,以便于消化。
在孩子急性腹瀉期,應停止給孩子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脂肪類食物。給孩子吃的食物最好搗碎,或者做成流質、半流質。不要給孩子吃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對于嘔吐嚴重的孩子,可暫時令其禁食6 ~ 8 小時,讓孩子的消化道休整一下,之后再喂食。
如果孩子吃母乳,可以繼續喂養。如果孩子是人工喂養,那應該把奶粉沖稀一些,總量不變。要暫時停服輔食和魚肝油。如果孩子已經斷奶了,可以喂面片、米粥等半流食。
如果孩子對牛奶過敏或對某些營養成分( 如乳糖) 不耐受,可改豆漿、豆奶粉或去乳糖奶粉喂養。
要加強孩子的皮膚護理。每次孩子排便后要用溫水給他洗凈肛周和臀部,并涂以鞣酸軟膏以防出現紅臀。男孩子大腿根及陰囊皺褶等部位注意保持干燥。若臀部已經糜爛,應先用溫水清洗臀部,晾干后涂以紫草油或龍膽紫。護理女孩時要防止糞便污染陰道口。
要特別注意衛生,孩子上完廁所要洗手,給孩子換尿布前后也要洗手,否則感染會在家中迅速蔓延。
注意預防
大力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具有溫度適宜、經濟方便、沒有外來污染、易于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密切母子關系、促進神經發育等優點。媽媽在患感染性疾病或服特殊藥物時應停止哺乳,哺乳期間應忌煙酒,哺乳前要注意洗凈手及乳頭。
合理喂養。嬰兒胃容量有限,不要一次性喂奶過多,以免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奶量應該根據孩子的食量和奶粉外包裝上標示的比例沖調。新生兒每天喂奶7 ~ 8 次,嬰兒可每天5 ~ 6 次。哺乳后注意給孩子拍嗝,注意觀察孩子的大便,如果孩子有不消化的食物或大便酸臭現象,就要減少輔食量,以免造成腹瀉。
輔食添加應遵循從一種到多種、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循序漸進的原則。
嬰兒的奶瓶、奶嘴要定期煮沸消毒。
大一些的孩子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后要洗手等。
下一篇:寶寶4種情況快送醫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腹瀉不強迫進食也無需禁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