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傳染力很強的急性傳染病。病毒通過病人咳嗽、噴嚏、口水、唾沫,經空氣傳給其他人。患病初期發熱、咳嗽、流鼻涕,2~3天后,口腔兩頰黏膜上出現針尖大小的白點,這是麻疹病早期特有的體征。發熱4天開始出疹,先耳眉,后頸部、臉上、前胸、后背,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后到手足。皮疹呈玫瑰紅色,初起較稀,以后漸密,3~5天出齊。出疹部位有糠皮樣脫屑,并有棕褐色色素沉著。病程10天左右,一般為發熱3天,出疹3天,退疹3天。
麻疹病無特效性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癥處理。高熱應補充水分,不能口服者可以輸液。出疹前不宜退熱。體溫在40℃以上時,頭部可給予冷敷,用溫水擦洗全身。煩躁不安者可用小量鎮靜劑。咳嗽嚴重可用祛痰劑。抗生素治療無效,年幼體弱者可酌情使用,以防感染。
麻疹的護理很重要,病兒應隔離治療,臥床休息。住室經常開窗通氣,保持空氣新鮮。保持安靜,保證病兒休息和睡眠。注意病兒口腔、眼,鼻和皮膚的清沽,注意修剪病兒指甲,以防抓破皮膚而發炎感染。給易消化、富營養的食物,高熱時給流質食物,如牛奶、豆漿、蛋湯等。山疹期要防止受涼,但不要穿過多衣服,被子不能蓋得過厚,以免影響呼吸和體溫的散發。
麻疹的預防辦法主要是,幼兒6個月時注射麻疹減毒疫苗,4年后加強注射1次,可以預防麻疹的發生。在麻疹流行季節不到公共場所,必去時要戴口罩。
風 疹
風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經空氣傳染,冬春季發病較多。潛伏期9~8天,主要癥狀為低熱或中度發熱、咳嗽、打噴嚏、流鼻涕、咽痛,繼這些癥狀后開始山疹,皮疹由面部延及軀干、四肢,一天內布滿全身,手掌、足底一般無疹。皮疹呈淺紅色,稍隆起,直徑為2毫米左右,4~5天后皮疹漸退。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是該病特有癥狀,可協助早期診斷。
病兒發熱時應臥床休息,吃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多飲水。服金銀花或菊花煎劑有解毒作用,咽痛可服板藍根沖劑,咳嗽可用止咳藥。在風疹流行季節里不要到公共場所,小兒—旦接觸了風疹病人,應馬上注射成人血清或胎盤球蛋白,有預防作用。
水 痘
水痘由水痘病毒引起,傳染性強,全身癥狀較輕,全年均有發病,冬春季多見,發病后獲終身免疫。該病潛伏期2~3周,中度發熱、周身不適、飲食減少等。發病當日或次日出疹,多見于手、軀干、四肢近端,頭面部較少,呈向心性分布。皮疹初為紅色斑疹或血疹,很快變為周圍有紅暈的疤疹,呈圓形成橢圓形,劇癢。丘疹在3~5天內分批出現,同—時期內可見不同的皮疹、珊疹、丘疹、結痂等,具有多型疹特點。發病I周后—般不再出現新的痘疹。痘疹在數天內干燥結痂,痂皮在5~20天內脫落,不留疤痕。
水痘—般不需要特殊治療,為減輕癢感,可用5%碳酸氯鈉或5%止癢酒精外涂。
猩紅熱
猩紅熱是由乙型镕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為猩紅熱患者及帶菌者。病原體存在于咽部及分泌物中,通過空氣傳染以呼吸道直接傳染為主要傳播途徑。兒童發病率較高,四季均有發病,冬春兩季為多。患本病后體內產生免疫力,終生再不患此病。潛伏期為1~7天,病兒發病急,癥狀為發熱、咽痛、頭痛、嘔吐等。發熱多是持續性,可達39℃左右。皮疹在超病后24小時內山現,始于耳后、頸部、胸部,一天內蔓延全身。典型皮疹是在全身皮膚充血的基礎上散布針頭大小的點狀猩紅色斑疹,排列密集,有時融合成片,按壓時紅色消退呈蒼白色,去壓后紅色小點又出現。嚴重者有的出血疹。面部充血潮紅,無皮疹。病初舌苔厚,舌乳頭腫大充血,3~4天后舌苔剝脫,舌乳頭紅腫突起,像成熟的楊梅。多數病兒有持續高熱,皮疹出滿全身后體溫逐漸下降。對該病的治療,應聽從醫生的指導,服用抗生素,臥床休息,有并發癥時可對癥治療。
下一篇:秋季莫讓瘧疾與鼻炎纏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鑒別小兒出疹性疾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