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診斷
小兒或青年發熱,出現不對稱的弛緩性肢體癱瘓或延髓麻痹而無感覺障礙者,經常幾乎都是脊髓灰質炎,雖然偶爾柯薩奇病毒尤其是A組7型和某些埃可病毒和腸病毒71型也會產生同樣的臨床表現,確切的致病毒可通過實驗室方法確定,但治療與癱瘓型脊髓灰質炎相同。Guillain-Barré綜合征常常與脊髓灰質炎混淆,但Guillain-Barré綜合征一般不發熱,肌無力為對稱性,70%有感覺障礙,并且腦脊液細胞數正常而蛋白質顯著升高。還要考慮到腮腺炎或皰疹病毒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結核性腦膜炎或腦膿腫,以及在某些地區蟲媒病毒引起的腦膜腦炎。無癱瘓型脊髓灰質炎臨床上與其他因素引起的無菌性腦膜炎難以區別;從咽部和/或糞便標本分離出病毒或證實有特異性抗體效價升高可以確立診斷。
預后
輕型和非癱瘓型恢復徹底.癱瘓型脊髓灰質炎中,50%以上能完全恢復,約25%留有輕度殘疾,而留有嚴重殘疾者不到25%。肌肉功能主要在頭6個月恢復,但在2年內仍會有不斷的改善。脊髓灰質炎的病死率為1%~4%,但在成人或有延髓麻痹者,病死率高達10%。
近來報道一種新的綜合征,其特征為肌肉疲倦,持久力下降,常伴有虛弱和選擇性肌萎縮。在患急性癱瘓型脊髓灰質炎后幾年內發生,常累及年長和初發且嚴重的病例。一般認為,該綜合征的發生是由于年齡增大,以及因先期的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而損耗殆盡的神經元的前角細胞進一步喪失的結果。
預防
推薦對所有小兒進行主動免疫。有兩種疫苗可供使用: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IPV)(分次注射和定期強化)和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OPV)。最近已證明一種增效IPV,能刺激更多的抗體產生,雖然其較標準IPV有效,但供應有所限制。兩種疫苗都能誘導出循環抗體,但OPV還能提高消化道的抵抗力,這種抵抗力與局部分泌型抗體(IgA)的生成有關,并且能阻斷病毒的植入。由于三價OPV效果可靠和服用方便,在美國已推薦用于兒童常規免疫。OPV引起癱瘓型脊髓灰質炎者極為罕見。有免疫缺陷者禁用OPV,應使用IPV。家庭成員中有免疫缺陷者也不能使用OPV,因為接受疫苗者會排出病毒,從而有可能發生接觸傳染。從1980-1994年間,已報道了124例與接種癱瘓脊髓灰質炎疫苗有關的癱瘓病例。其中39%發生于健康人使用第一劑疫苗,32%發生于與接種疫苗有接觸的健康人(大多是成人),24%發生于接種疫苗者以及免疫系統異常而又接受接種的患者有接觸的人中,其余的人病毒來源不明。在美國由于與接種有關的脊髓灰質炎發生極少,而且有預防的可能,因此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下列三種選擇:傳統的程序:于生后2,4,6至18月各口服一次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于4~6歲期間加強一次;單獨采用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程序:于2,3,4及9到16月各注射一次,4~6歲再強化一次;系列性程序:于生后2月和4月各注射一次滅活疫苗,然后在12~18個月及4~6歲時各口服一次活疫苗。在美國,不主張對成人常規使用疫苗作基礎免疫,但是未經免疫的成人如果到流行區域去旅行,至少要給予一個程序的注射滅活疫苗或口服一劑三聯活疫苗。
治療
治療是對癥性的。頓挫型或輕型非癱瘓型脊髓灰質炎僅需臥床幾日,用解熱鎮痛藥對癥處理。
當急性脊髓灰質炎時,可睡在硬板床上(用足填板,有助于防止足下垂)。如果發生感染應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并大量飲水以防在泌尿道內形成磷酸鈣結石。在癱瘓型脊髓灰質炎恢復期,理療是最重要的治療手段。
脊髓病變引起呼吸肌麻痹,或者病毒直接損害延髓的呼吸中樞引起顱神經所支配的肌肉麻痹時,都可能導致呼吸衰竭。此時需要進行人工呼吸。對咽部肌肉無力,吞咽困難,不能咳嗽,氣管支氣管分泌物積聚的病人,應進行體位引流和吸引。常需要氣管切開或插管,以保證氣道通暢。在呼吸衰竭時常發生肺不張,故常需作支氣管鏡檢查及吸引。若無感染不主張用抗菌藥。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如何鑒別小兒出疹性疾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川崎病與感冒發燒的區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