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假如嬰兒容易嘔吐或食欲不佳,這不一定是他們故意挑食,很有可能是食物過敏惹的禍。如果不及時施以積極的防治措施,其健康危害將會從嬰兒時期延續到成年。
近日在曼谷召開的第20屆世界過敏大會上,國際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與過敏有關的最新醫學動向,并發布了過敏性疾病的最新診斷原則。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學者紛紛將關注點聚焦在兒童食物過敏的防治策略上。專家一致呼吁,在判斷兒童食物過敏時,既不可張冠李戴錯漏過敏原,也不可因噎廢食放棄兒童成長所必要的營養補給。建議應在科學診斷的基礎上,對食物過敏兒童的飲食配方進行調整,采用合適的替代食物以保證嬰幼兒的營養需要。
嬰兒愛挑食,原是過敏“添亂”
怎樣讓兒童吃得更好,是許多家長關心的頭等大事。可是許多人并不知道,孩子拒吃某些食品并非因為任性,這很有可能源于食物過敏。如果不了解患兒的過敏癥狀,一味對孩子實行誘食、迫食,使其繼續進食致敏食物,很可能會加重其過敏反應。
有關兒科專家指出,0到1歲的嬰幼兒出現濕癥(俗稱“奶癬”)、便秘、頻繁哭吵、氣喘,都可能是嬰兒受到食物刺激后引發的過敏癥狀。通常來說,小兒對某一物質(過敏原)發生過敏反應,是由于血液中出現了針對這一物質的免疫球蛋白E(特異性IgE抗體)。當小兒首次暴露于過敏原后,就可能產生針對該過敏原的IgE抗體。當第二次接觸過敏原時,小兒就會出現變態反應性疾病的癥狀。
一般來說,食物過敏常見的癥狀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為胃腸道癥狀,表現為反復嘔吐、持續腹瀉或便秘、血便、缺鐵性貧血等。第二種為皮膚癥狀,表現為特應性皮炎、血管性水腫(唇周或眼瞼)、風疹等。第三種為呼吸道癥狀,表現為氣喘、頻繁咳嗽、流涕等。第四種為全身癥狀,表現為煩躁不安或腹絞痛,如每天持續3小時或以上,每周至少發生3次,癥狀持續3周以上。
找對致敏原,不可張冠李戴
或許多數人都會將海鮮、堅果視作食物中的“致敏大戶”。事實上,誘發嬰兒過敏癥狀的“罪魁禍首”往往是雞蛋、牛奶等常見食品。因此,找準兒童食物過敏的源頭是患兒家長必須掌握的原則,若張冠李戴會引起不良后果。
初生嬰兒的腸道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容易對外來食物過敏反應。作為嬰幼兒期間最主要和最早的營養來源,牛奶、雞蛋可能成為嬰兒最常接觸的致敏原,其中的主要致敏物質是一種叫β-乳球蛋白的成分。
一般來說,0至6個月的嬰兒由于食物的主要來源是母乳或嬰兒配方粉,比較容易發生牛奶蛋白過敏。其中,80%的牛奶過敏小兒在3歲后可逐漸對牛奶蛋白產生耐受。而6個月以上的嬰兒不僅容易發生牛奶過敏,還會出現對雞蛋、魚類或豆類等含有蛋白質的食物產生過敏反應。此外,其他常見的過敏性食物還有魚類、貝殼類海產品、堅果、花生、黃豆、小麥。而在我國,芝麻和水果等食物過敏也相當常見。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孩子睡覺發抖是高燒后遺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蘆薈外涂可治療蕁麻疹免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