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小兒外科急腹癥主要表現為腹痛,而在諸多的腹痛病因中,腸套疊、急性闌尾炎及腹股溝斜疝最為常見。患兒在發病早期常以腹痛、嘔吐、腹脹和排便功能障礙癥狀而就診于小兒內科,當一些癥狀和體征尚未出現或不明顯時,容易與兒內科某些疾病的癥狀相混淆。因此,早期診斷有一定困難,往往容易誤診和漏診。
腸套疊
腸套疊是腸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鄰近腸腔內的一種疾病,是嬰兒時期特有的常見急腹癥,多發生于4~18個月的嬰兒,幾率上男孩較女孩多3倍。嬰兒突然發病后如有下列表現,則提示可能有腸套疊的存在:(1)陣發性哭鬧:為首發癥狀,系腸絞痛所致。孩子哭鬧時表情痛苦,面色發白,雙臂亂動,屈腿,出汗、拒奶,持續數分鐘后腹痛消失,嬉戲如常或安靜入睡片刻。間隙約半小時后又突然哭鬧不止,呈反復陣發性發作。(2)嘔吐:為早期癥狀,常在陣發性哭鬧開始不久就可發生。最初吐出物為奶汁或食糜等胃內容物,次數不多,以后嘔吐膽汁。(3)便血:為本病的特征,對診斷很有幫助。約85%病例在發病后6~12小時拉出果醬樣粘液血便,也可為新鮮血便或血水,多無糞臭味。(4)腹部包塊:在腹痛發作間隙期,大多數病孩可在腹部摸到一長筒形,如臘腸狀腫塊,中等硬度,略帶彈性,表面光滑,稍可移動,并有壓痛,是本病的確診依據之一。專家們還指出,凡是確認為腸套疊的嬰兒,發病在48小時之內,全身情況良好者,國內普遍采用空氣灌腸復位,其成功率高達90%以上,從而避免手術。若發病已超過48小時且灌腸復位失敗,或腹脹如鼓,有腹膜刺激癥狀者,必須手術治療以挽救生命。
急性闌尾炎
急性闌尾炎是小兒最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年齡越小癥狀越不典型。3歲以內嬰幼兒急性闌尾炎不一定以腹病為最初癥狀,嘔吐、發燒、煩躁不安、腹瀉、拒食常為早期的主要癥狀。絕大多數急性闌尾炎開始時僅有低熱(測量體溫≤38、3℃),1~2天后可能出現高熱。如果發現孩子有陣發性哭鬧,拒按腹部、不愿活動,往往提示有腹痛。一般來說嬰幼兒病勢較成人嚴重,短時間內會出現穿孔造成嚴重的并發癥。對5歲以上幼兒來說,腹痛則是本病的主要癥狀,開始是心窩或臍部鈍痛,數小時后轉移至右下腹部,多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若反復檢查均發現右下腹有固定而明顯的壓痛,為診斷急性闌尾炎的可靠依據。若孩子右髖關節呈屈曲狀態、行走時直腰困難、精神萎糜不振,腹部稍脹而且拒按,要考慮急性闌尾炎。驗血報告白細胞顯著升高(≥15000個/立方毫米),中性粒細胞≥80%也是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之一。凡確診為急性闌尾炎,絕大多數病兒都需進行手術治療。
腹股溝斜疝
腹股溝斜疝是小兒最常見的外科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小兒腸梗阻常見的原因。據北京兒童醫院統計,本病男孩明顯多于女孩。典型疝有還納現象或還納的歷史者診斷無困難。不能還納或部分還納者應與睪丸鞘膜積液鑒別。由于疝的突然不能還納,小兒立即表現腹痛、哭鬧、局部壓痛以及頻繁嘔吐,診斷嵌頓疝是很容易的。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腹股溝和陰囊內有無腫物,以免將腹股溝嵌頓疝遺漏。因為該病是造成小兒,特別是嬰幼兒急性腸梗阻的常見原因。
由于小兒外科急腹癥病情重,來勢兇險,除結合臨床癥狀外,家長還要配合醫生讓患兒作一些輔助檢查,如血尿糞等以求早期確診。簡便又迅速的腹部X線透視、腹部平片和腹部B超有助于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診斷,尤其是對腸梗阻的診斷占有重要位置。急腹癥的早期診斷對提供及早治療至關重要。
下一篇:寶寶總是腹瀉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給過敏寶寶一個快樂春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