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寶寶哭鬧時,若排除餓了、便便等原因,許多家長會想到:難道是孩子肚子疼?抱著這個疑似原因急忙去醫院就診,可醫生卻久久不置可否,僅給點開塞露,或安排拍片檢查,讓家長不甚滿意。
武漢協和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湯紹濤教授解釋,嬰幼兒由于胃腸道微環境及解剖生理特點,他們的腹痛與成人的差別明顯,僅病因就有至少十種。所以,對于小兒來說,腹痛不能亂吃藥,鑒別病因,再對癥施治很重要。為了便于家長識別,湯紹濤教授對十種原因腹痛分別對應哪些典型表現做了解讀。
1.腸道蛔蟲:蛔蟲寄生在人體腸道內,可發生輕微的腹痛,如果蛔蟲太多,在腸道內集結成團,造成腸道梗阻,這時就會發生劇烈的持續性腹痛,伴有嘔吐。若患兒平素有食欲不佳,面部皮膚花斑樣,有慢性絞痛史,需要懷疑腸道蛔蟲,患兒在3-5歲時應每年或者每兩年常規驅蟲。
2.膽道蛔蟲:蛔蟲有鉆孔的習慣,有時竄到膽道內,小兒會出現劇烈的上腹部疼痛,在床上或地上翻滾、哭叫。膽道蛔蟲患兒時有間斷黃疸厭食厭油。
3.腸痙攣:腸痙攣是由于腸壁肌肉強烈收縮引起的陣發性腹痛。其發生的原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受涼、暴食、大量冷食、嬰兒喂乳過多等等。本病預后較好,多數可自愈,每次發作數分鐘至十分鐘,時痛時止,反復發作,腹痛可輕可重,嚴重的持久哭叫、翻滾,肚子稍硬,間歇時全腹柔軟,可伴有嘔吐,吐后精神尚好。
4.闌尾炎:腹痛的特點是從上腹部或肚臍周圍開始,逐漸轉移到右下腹,腹痛拒按,此為最特征表現,部分患兒伴有嘔吐、腹瀉等癥狀,并非所有患兒都發熱,尤其是在病程早期,并無發熱及消化道癥狀,但典型的轉移性有下腹疼痛,仍可提示闌尾炎。
5.嵌頓疝:小兒有先天疝氣病史,嵌頓于外環處或陰囊內,小兒哭鬧不安,常伴有嘔吐癥狀。可以發現腹股溝陰囊區腫脹,有一包塊,質地較硬。急性嵌頓疝需要急診手術,少數患兒入睡后疝囊可自行回到腹腔。
6.嬰兒腸脹氣:表現為嬰兒突然大聲啼哭,腹部膨脹,兩拳緊捏,兩腿間及腹部蜷曲。多見于一歲內的小嬰兒,因過食奶類、糖類或腹內吞入了大量氣體產生腹脹而導致腹痛。
7.腸套疊:腸套疊患兒發病前可有腹瀉、腸炎誘因,少數患兒有回盲部器質性病變,有陣發性腹部絞痛,伴有嘔吐,最大特征是大便帶血或呈果醬色。陣發性哭鬧,間隙時入睡。
8.腸系膜淋巴結炎:一周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患兒發病時多有高熱,39度以上,腹痛部位不明確,多為彌漫性,全腹柔軟。部分病人有嘔吐腹瀉病史。行B超檢查多提示: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9.細菌性痢疾:本病以夏秋兩季多發。常起病急驟,先有發燒達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數增多,腹瀉前常陣發性腹痛,肚子里“咕嚕”聲增多,但腹脹不明顯。病兒脫水嚴重,皮膚彈性差,全身乏力,應以送至醫院治療為宜。
10.急性胃腸炎:小兒除腹痛外有嘔吐、腹瀉。大便為稀水或稀糊狀,常伴有發熱。有飲食不潔史。
記者祁燕 通訊員李帥制圖陶剛
下一篇:小兒久咳的常用單方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夏天最易熱傷風,藿香燒水擦風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