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Q11:帶寶貝去做測評,寶貝總是很害怕,哭鬧著不肯配合,其實有些測試她在家里都能做到,怎么辦?
A11:對寶貝做智力測查,應該選在寶貝情緒最好的時候進行,這不僅便于測查,而且能較全面地反映出寶貝智能的真實水平。但7-8個月大的寶貝,特別是2歲左右,因為怕生,一見到測查人員就容易發生抵觸、哭鬧等不配合行為,給智力測評帶來較大困難。這也是在相關醫務部門進行智力測評難以完全克服的不利因素。
為了解決上述難點,使家長對寶貝的智力發育過程能進行更全面和更系統的觀察,家長可以根據雜志上曾經介紹過的一些小兒智能家庭自測的方法,根據要求在家里進行一下測試。如果寶貝能夠達到相關標準,就不必非帶著去外面進行測試;如果發現寶貝有問題,再帶著他去請專業人員進行甄別。
Q12:我的寶貝5個月,每次帶她做測評又花時間又花錢,效果也不那么好,有沒有必要再去做?另外,還有更好的途徑嗎?
A12:對寶貝進行智力測評,不僅只是為了解寶貝的智能發育水平,更重要地是要據測評結果,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智力發育促進方案,進行有效訓練和培養,以促進智能較快發展。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貝聰明、活潑,都希望他將來在德、智、體等諸方面得以全面發展,這就需要從小進行智力投資,千萬不能因為怕麻煩,怕花錢而放棄了對寶貝的觀察和培養。
你的寶貝已經5個月,已經進行了數次智力測評。如果認為帶出去做智力測評效果不那么好,我建議不妨在家里做,可以根據以往《媽咪寶貝》雜志發過的有關家庭測試內容,方便自如地在家里對寶貝進行測評,可能會取得更有效的結果。
Q13:我第一個孩子患有先天性青光眼。現在,第二個孩子已出世了,如果眼睛發育存在異常,通過一些什么方法能夠在家里及早發現出來?
A13:第一個孩子患有青光眼,第二個孩子未必也患青光眼,關鍵是生后不久是否也先后出現上述癥狀。可在家里先初步測試一下寶貝的視力發育情況,如果可疑應立即到設有小兒眼科的醫院進行詳細檢查,觀察寶貝的眼壓是否增高,以免延誤治療。確診后如果采用縮瞳劑治療無效,必須及早施行手術治療。
一般而言,欲通過智力測查的方法來發現先天性青光眼比較困難,關鍵還應早期注意,及早前往眼科檢查和確診。
Q14:怎樣在家里對寶貝的語言發育水平進行測試?如果稍落后,如何促進語言發育?
A14:欲對寶貝的語言能力進行測試,首先需了解語言發育的過程。嬰兒語言的發展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4個階段——
1.反射性發音:出現在1-4個月。包括清醒時能發出一種細小的喉音(1個月);發出a、o、e等元音(2個月);發出咯咯笑聲(3個月);安靜時會咿呀自語,高興或不滿時會大聲喊叫(4個月)。
2.咿呀學語:出現在5-8 個月。包括見熟人和玩具時會咿咿呀呀,像似“說話”(5個月);發出da-da,ma-ma等聲音(7個月);模仿弄舌或咳嗽聲(8個月)。
3.理解語言期:出現在6-15個月。包括在身后喚寶貝名字時,會回頭找叫他的人(6個月);和寶貝說歡迎或再見時會有相應的動作表示(9個月);將玩具給寶貝,再要他還回來可能主動給你(12個月);會聽語言,指出自己的鼻、耳、眼等(15個月)。
4.表達語言期:出現在10-18個月。包括能模仿大人發單音字(如“拿”、“走”等)(10個月);會用字音表示人、物或動作(11個月);見父母時,會主動稱呼“爸爸”、“媽媽”(12 個月);會提出個人需要,如說“吃飯”、“喝水”等(18個月);2歲后語言將更加飛躍發展。
家長可據上述行為的出現時間對寶貝進行測試,看是否達到應有水平。如果出現的時間偏晚(落后),應在現有基礎上為寶貝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反復訓練,就可促進語言發展。
Q15:我的寶貝14個月,前幾天去社區保健科進行測試,發現精細動作的發育落后了1 個月齡組,我們很著急,是否可在家里加強精細動作的訓練?
A15:由于在同年齡寶貝之間各個能區的行為模式出現的時間有先有后,即使同一孩子的大運動、精細動作等五種能力展示順序也并不平衡一致,加之影響測試結果的因素較多,因此初次測試發現精細動作落后1個月,不能輕易做出明確判斷,更不必從此背上了包袱。
據家長所說情況,我建議過一段時間,再換個機構給出寶貝做一次測試,看看兩次測查結果是否一致。即使仍有些“落后”也無須著急,關鍵是要在現有基礎上,按照精細動作出現的時間和動作要求,有計劃地加強對寶貝的訓練,每天可重復做2-3次,以促進其精細動作的發展。如能持之以恒,也許無需多少時間寶貝便能迎頭趕上正常水平。
Q16:我的寶貝4個多月了。一位朋友說,她的寶貝這么大時,聽見聲音就到處去找,好像我的寶貝沒那么明顯,在家里能否進行一些訓練?
A16:對聽到的聲音有沒有反應,表明一個孩子的聽覺能力。聽覺是獲取語言信息的主要來源,因此聽覺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語言發展水平。從小對寶貝進行傾聽訓練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對4個月大的寶貝主要進行聽覺分辨的訓練,訓練方法要因地制宜,在家里訓練就可以。比如打開收音機放出優美音樂,觀察寶貝是否有反應。當寶貝正在聽的時候突然關上收音機,看他的反應。這就是訓練寶貝對聲音的開始和結束做出反應。再比如在寶貝的左邊、右邊拍手,逗引他轉動頭尋找聲音,或利用有關玩具,配以相應的聲音如汽車聲、火車聲、動物叫聲等,這樣不但對寶貝的聽覺進行了訓練,還使他能將聲音與具體事物結合起來,從而提高認知能力。
Q17:父母是否能夠在家里自己給寶貝做測評?應該根據什么來做?有一些什么方法?
A17:每位家長隨時隨地都在評價自己孩子的發展水平,只不過評價的依據不是正式地通過心理測驗量表,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觀察或與同齡孩子的比較。這種評價方法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家長在家里完全可通過觀察孩子的表現、發展速度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評估。
評估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行為表現,比如大多1歲的孩子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會走等。如果能夠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大多數孩子早或晚,這個發現就是評價。這種與同齡兒童的橫向比較是一種最常用的評價方法。
Q18:親戚的孩子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直到8個月時才被發現,聽說已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怎樣才能及早發現孩子的一些先天缺陷呢?
A18:先天視力、聽力、智力低下等缺陷,大多數可通過篩查發現。比如,使用行為測聽的方法,通過寶貝對聲音的反應可發現聽力問題;對寶貝進行視覺追視試驗,可以發現視覺缺陷問題;通過發育篩查可以發現智力方面的問題;通過面容特點可以發現先天愚型;通過出生后進行的新生兒篩查可發現并診斷苯丙同尿癥等。
Q19:我的寶貝1歲半,他的動作總顯得比別的孩子笨拙一些,可以在家里做一些訓練嗎?
A19:當然可在家里進行訓練。如果寶貝的基本姿勢沒什么問題,只是動作笨,可多做一些平衡協調能力的訓練,如訓練獨自走得好、向后倒退走;訓練自己爬樓梯、雙腳跳等。但要注意找個寬敞地方,以免撞到東西。方法是面對寶貝、站在離他幾尺以外的地方拿一個玩具逗引他,讓他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然后拉著寶貝的小手,家長一步一步往前走,讓寶貝一步一步地往后退。還可以握著寶貝的雙手,叫他學你的樣子,雙腳并攏,曲膝跳起來,一邊做動作一邊鼓勵寶貝跳起來。
Q20:我的寶貝2個月,有時我會擔心寶貝有什么異常,而我沒能及早發現。可又沒那么多時間且也不方便總去帶寶貝去做測試,應該怎么辦?
A20:首先家長應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過分擔心或焦慮。沒有理由的擔心、焦慮不但無益于寶貝成長,反而會使寶貝產生不安全感。在此基礎上,可對寶貝的運動、語言、認知、社會性等各方面發育情況做一個簡單測試,如看看他是否會抬頭,俯臥時頭是否能抬離床面45度,小手是否能握住細柄的撥浪鼓2-3秒鐘,是否能發出a、o、e等元音,是否能對別人的逗引露出微笑等。
如果以上行為都能發生,那么家長就不必無端地擔心,應該以愉快地心情去養育寶貝,這樣才更有益于寶貝的成長。
專家簡介
高振敏 主任醫師,1958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兒科專業,從事兒科臨床及兒童保健工作4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長期從事小兒智能測查和開發的研究工作,目前是國內兒童生長發育測試及智能鑒定的權威人士。先后完成三項小兒智能測查方面的重要科研課題,多次獲衛生部及北京市級科技獎。
王書荃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理論研究室研究員,注冊高級心理咨詢師,中國兒童中心特聘教授、首席咨詢師,中華育嬰工程專家組專家,北京心理學會兒童心理專業委員會理事。
編輯:趙京文
下一篇:接種疫苗 增強人體免疫屏障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麗是“睡”出來的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