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寶寶接種疫苗,俗稱打防疫針,此乃保護孩子少受或不受某些傳染病侵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如今隨著預防接種知識的推廣,不懂得按時進行預防接種的父母大概不多了。不過,似懂非懂、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心存某些疑慮的家長也不在少數。
首先,家長最多的疑慮是,疫苗是用細菌、病毒或它們所產生的毒素制成的,它有毒嗎?
誠然,疫苗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制成的,經過人工培養繁殖,使其喪失致病能力,但仍舊保留了免疫原性,具有一定毒性。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推薦的兒童疫苗數量猛增,2歲前一般要接受11種疫苗,打20針,故越來越多的父母擔心嬰兒無力安全應付這些疫苗,或者懷疑這些疫苗可能損害嬰兒的免疫系統。為此,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疫苗教育中心的專家們,專門做了關于疫苗對免疫系統的影響與嬰兒免疫系統安全應對多種免疫接種的專題研究,結果表明,嬰兒的免疫系統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弱,足以安全有效地應付疫苗對免疫系統構成的挑戰,疫苗根本不會削弱嬰兒的免疫系統,反而會增強嬰兒防范嚴重疾病的能力。所以,你該放心了,按照計劃免疫程序給孩子打防疫針是安全的,大可不必憂心。
其次,防疫針多打好還是少打好?
談到疫苗的劑量問題,應該說多打少打都不對。先說多打,首先過多地注射疫苗,不僅不能使孩子獲得應有的抗病力,反而可能使免疫力降低,甚至無法產生免疫力。如同我們進餐,本來吃300克食物就夠了,獲得的營養足以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行,若為了多獲得營養而拼命多吃,吃上500克甚至上千克,表面上看吃入的食物多了,但實際上獲得的營養并不會呈比例地增長,反而因加重了胃腸的負擔,導致消化不良而減少了營養素的吸收,得不償失。其次,各種疫苗確系用病菌、病毒及其產生的毒素制成的,雖然經過殺滅和減毒等特殊處理,但仍會有一定毒性,接種后可能發生一些反應。尤其是在制作過程中,不可能將培養細菌或病毒生長所用的物質完全清除掉,這些殘留物質可能引起過敏反應,輕者出現皮疹,重者發生休克。這種過敏反應的發生往往隨著打針次數的增加而增多。為避免發生意外,應在不影響免疫力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接種次數與注射數量。
那么,是不是接種越少越好呢?也不是,正如進餐一樣,沒有一定的數量保證,身體很難獲得足夠的營養。正確之舉是遵照計劃免疫程序進行,因為計劃免疫程序是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科學試驗而制定的,不要隨意更改。例如,寶寶出生時注射卡介苗與乙肝疫苗,2個月時服用脊灰疫苗,3個月時注射百白破三聯疫苗,8個月時接種麻疹疫苗等等。既不要漏打或少打,也不要多打。只要我們堅持這樣的方針,完全可以避免接種疫苗的某些副作用而盡收其利,保護孩子免受傳染病之害。
再者,防疫針打了,究竟有沒有效果?如何觀察疫苗接種后的效果?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觀察:首先是觀察防疫針打了以后,打針的部位有沒有變化。由于接種疫苗后,疫苗中的病菌、病毒要在體內生長繁殖,才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力,故注射部位常發生某些反應。以卡介苗為例,接種后2~3天打針的部位皮膚略有紅腫,并很快消失,兩周左右局部再次紅腫,并破潰形成潰瘍,直徑一般不超過0.5厘米,有少量膿液,然后結痂,痂皮脫落后留有輕微疤痕,前后持續約2~3個月。如果如期出現上述反應,說明接種成功。假如接種后未見到任何變化,表明接種失敗,應及時給予補種。其次是觀察孩子的抗病能力是不是增強了。一般來說,接種疫苗后兩周就可以產生免疫力,一個月左右免疫水平最高,以后便逐漸降低。如果接種疫苗兩周以后,不再患所種疫苗能預防的那種傳染病,特別是在流行季節或周圍有這種傳染病流行期間,表明接種成功,效果很好。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打乙肝疫苗無抗體咋辦免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服糖丸時的注意事項免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