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斷奶意味著孩子成熟了——一個成長階段的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因而孩子有了接受下一個階段挑戰的準備。斷奶的關鍵是要循序漸進,因為斷奶是個過程,而不是一時的事件。在逐漸地斷奶的過程中,父母要細心地對寶寶加以照看,讓孩子一步一步地掌握各方面的能力。應該按照我們所講述的養育寶寶的基本方法來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對寶寶的啼哭作出及時的響應,為寶寶哺乳,把“寶寶”穿在身上。所有這些都是十分符合孩子天性的教養手段,能夠減輕孩子在學步期的不安,讓孩子擺脫壓力、順利地應對挑戰。如果孩子在學步階段仍然吃奶,有時仍然被包在三角吊帶中“穿”在父母身上,仍然得到父母的及時響應,那么孩子在這個階段繼續得到了依附性的教養,因而有能力逐漸地變得獨立起來。
在我的兒科實踐中,我觀察過許多學步期的孩子,他們與我在書上讀到過的一些孩子并不相同。我見過的這些沒有過早地斷奶的孩子都是有自信的、向上的孩子,并不消極,他們以及他們的媽媽并不像育嬰書籍和兒童雜志上所描寫的那樣糟糕。我注意到,品行最好的孩子都是在最適合他們的時候才斷奶的。
但是,延長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是否會寵壞孩子呢?如果母親出于占有孩子的目的,以犧牲孩子的繼續成長為代價,為了滿足自己的感情依戀的需要而緊緊地抓住孩子不放,那么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肯定的。如果只要自己和孩子認可,媽媽可以在任何一個依戀階段給孩子斷奶,那么上述問題的答案就是否定的。與一般認為延長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會妨礙孩子的獨立性的看法正相反,我們發現如果孩子的任何依附階段都不過早地結束、在他們自己愿意之前不過早地斷奶,那么孩子實際上會變得更具有獨立性。許多關于依附性的研究也為我們的觀察提供了支持。
早早地就給孩子斷奶的媽媽認為她們可以得到一些自由。實際的結果有可能是這樣,然而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我們認為,學步期孩子的多數不良行為,比如發怒和情緒對立等等,實際上都是由于過早地讓孩子不再依附母親而引起。早早地給孩子斷奶,早早地讓孩子離開主要的照料者、離開家門,這在西方世界是一種通行的做法。而在孩子的教養方法上雜亂無章、毫無頭緒,也是西方世界所特有的現象。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著聯系呢?在親子關系當中,確立與孩子年齡相稱的教養形式的最佳途徑是讓孩子自己走向獨立,而不是父母在時機還不成熟的時候過早地擺脫孩子。
下一篇:孩子輕松愉快地養成獨立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從同為一體到成為獨立個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