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聽說你最近到我們這個城市講“開發嬰幼兒的肢體運動智能”的親子講座,只可惜我正好去外地出差。你能在這里給我簡單地講講嗎?
答:我到全國各地講課,經常聽到一些嬰幼兒的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刻“消?!钡臅r候,只要孩子一醒,就好像上了發條一樣,不停地動,不是摸摸這兒,就是踢踢那兒。有的孩子還喜歡摔打玩具,甚至破壞性地拆卸家中的正在使用的物品。家長感到大傷腦筋,不由得發出感嘆:我的孩子是不是“多動癥”?怎么就不能好好坐下來學習呢?孩子1歲以后學會了行走,隨著認知行為的發展,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思維和語言的發生,促使他們更喜歡到周圍環境行走探索,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因此處于好動亂碰階段。但是由于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動作不靈活,平衡感掌握不好,可能一伸手、一抓來玩弄,就毀壞東西。如果沒有大人看著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樣。有的家長不喜歡這樣的孩子,認為是不乖、淘氣。孩子自我意識剛剛萌芽,又學會了簡單的語言,他們強烈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獨立個體,脫離成人的束縛,開始喜歡用“不”來回答家長的管束,而大人常常不允許孩子亂跑亂動,因此出現控制和反控制的爭執場面。這往往也讓家長感到十分惱火。實際上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開始進入某個學習成長階段的象征。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發現,對老師在課堂教授的知識,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記憶,但是通過課堂上同學將內容作為一個情景劇來表演,孩子就會很快消化記憶了。我們也發現有的孩子對老師講的內容不感興趣,可是對于音樂、美術、舞蹈以及球類興趣十足,甚至做得卓有成效。為什么這樣呢?其實這些都與肢體運動智能有關。
1983年哈佛大學研究生院的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根據人的大腦結構,以及大量的科學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有多種智能。肢體運動智能是多元智能中的一種,是最早發生的。肢體運動智能就是善于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能用雙手靈巧地生產和改造事物。也就是說運用整個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解決問題或制造產品的能力。它包括兩種主要能力:一種是善于以技巧控制自己身體的動作,如運動員和舞蹈家所表現的智慧;一種是善于以技巧控制身體以外的物體,如畫家、雕塑家、外科醫生所擁有的智慧。這項智能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支配全身的大小肌肉具有控制技巧:如表現出來的平衡、協調、敏捷、力量、耐力、柔韌、彈性、速度等以及由觸覺所引發的能力,如:跑、跳、投、攀、爬等。
孩子出生后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外界的一切深深地吸引著他,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學習,將所接觸到的一切信息儲存到自己的大腦中。而利用肢體的運動、肢體語言去接觸外界的一切是孩子學習的一個最主要手段,也可以這樣說:活動就是學習。因為孩子通過視覺和聽覺學習到的一些知識只有通過運動、觸摸和操縱物體,才能加深印象和鞏固所學到的知識。據有的科學家統計:孩子聽到的知識當時只能記住10%,看到的能夠記住50%,可是孩子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后就能夠記住100%。嬰幼兒動作的發展及心理的發展與智力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在嬰兒時期,由于語言能力的限制,心理發展的水平更多的是通過動作表現反映出來的,也就是說心理的發展離不開動作和活動,只有動作發育成熟了,才能為其他方面發展打下基礎。
其實孩子從胎兒階段就具備了發展肢體運動智能條件。運動從胎兒開始,在媽媽的子宮里,胎兒可以活動手腳,可以做吸吮的動作,甚至可以吃小拳頭。小兒天生就有運動的本領。而且支配各種運動的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的髓鞘化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完成。而其他像高級思維和高級情感方面的神經髓鞘化是在出生后才繼續完成的。運動和感覺的神經系統髓鞘化雖然在胎內已經完成,但是需要出生后進行不斷訓練才能將其功能發展和完善。
在支配人的一切活動的中央司令部,即大腦皮質的功能區里,我們看到支配人的上下肢、手、腳,甚至臉部的運動和感覺的皮質也占據了絕對大的位置。這一切都說明了人在胎兒時期和大腦的結構上就已經具備了發展肢體運動智能的可能性。對于嬰幼兒來說,肢體運動智能的發展就是運動能力發展的過程。
嬰幼兒肢體運動智能發展的三個階段:
運動關鍵期:從出生后至1歲,孩子學會翻身、獨立坐、爬、行走,手眼協調能力逐步提高,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物體;初步認識到大拇指的作用,并與其他四指分工,能夠掌握“握”這個動作,可以揀起一些細小的物體。在這個階段孩子不能站或坐得時間過長,以免造成孩子駝背、含胸、羅圈腿。
運動協調期:1~2歲左右,孩子身體動作更加協調,逐漸掌握原地跳、兔跳、跑、爬樓梯;手的協調動作進一步發展,開始學習使用工具,經過自己探索,模仿成人,最后能夠按工具的特點獨立簡單地使用工具。因此需要家長熱情鼓勵,大膽放手,例如,讓孩子自己學會用勺吃飯,同時也需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損傷。
運動技能學習期:2~3歲左右,這時孩子的身體各部分動作已比較協調,能維持身體平衡和動作的準確性,能掌握大部分大動作和精細動作,也是孩子學習運動技能的最好時期。家長要鼓勵孩子掌握單腳跳、跨越障礙物、接球、騎三輪童車、自行車等大動作,同時也注意讓孩子練習畫圓、剪紙、簡單畫畫等精細動作。
一個優秀的家長需要大膽鼓勵孩子,同時要指導訓練孩子的運動技巧。當然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思維方法簡單,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防止意外損傷發生。因此要發展嬰幼兒的肢體運動智能,必須在嬰幼兒期讓孩子的大運動能力和精細動作很好的發育和發展起來。
以下是嬰幼兒在各個年齡段大運動和精細動作發育發展的過程。
0~1個月
頭豎立3~5秒鐘 給予孩子感官(視覺、聽覺、觸覺等)的刺激,新生兒撫觸刺激(被動運動)
2~3個月
俯臥 舉頭 頭豎立 抬頭 有翻身的意識 可以進行觸摸或抓握訓練 嬰兒操 幫助翻身 刺激夠物行為發生以刺激嬰兒主動和被動運動
4~6個月
俯臥 抬頭90° 經過訓練可以一手支撐自己 自由擺動頭部 伸一只手拿東西
翻身 開始家長幫助以后自己翻身 可以逗小兒連續翻身
坐 6個月拉手坐起 靠坐 (注意時間不能過長,防止脊柱彎曲)
脊柱、頸椎靈活性孩子豎抱時,另一個人可以在孩子背后逗孩子,引起孩子轉身
精細動作 訓練準確抓握 手眼動作協調 可以開始訓練拇指與他指對捏 繼續訓練夠物行為
7~9個月
獨坐 7個月獨坐片刻 9個月穩定獨坐和動作協調 坐著吃 轉身爬 由原地打轉或向后退→腹部不離床面→匍匐爬
扶站 拉著床欄桿和他人的手從仰面坐起并站立或雙手放在腋下站立,但是時間不能過長
直立跳躍 告訴孩子“跳跳”,隨著孩子跳動的節奏給予不同的支撐力度,掌握跳動技巧和鍛煉下肢跳躍的力量
語言和動作關系 通過語言告訴孩子打打球,踢踢球
精細動作 捏取 從拇指與它指→拇指與示指準確捏取 雙手玩玩具或傳遞物品或對擊玩具
10~12個月
獨站片刻 可先扶站以后獨站
扶欄桿行走 從站立到坐下
精細動作 投入 扔 訓練手的控制能力將手中的物品投入到容器或小孔里 模仿大人用手能力 如:攪動杯中物 開蓋關蓋 扔物品
1~1歲半
獨立行走 獨立活動 訓練孩子身體靈活 側著和倒退走
動手做游戲 搭積木 筆插各種筆帽 訓練手的靈活性
涂畫 教孩子學會亂涂畫
學會翻書找自己喜歡看的東西,撕紙
1歲半~2歲
扶欄上下樓
跑步 給孩子創造跑的機會 使小兒較好地控制平衡
動手更復雜 訓練手的靈活性 搭積木 拼圖 折紙 穿珠子
畫畫 訓練肌肉協調能力,模仿大人畫出準確一筆——橫線或豎線
2~2歲半
獨立上下樓
獨腳站立 訓練身體的穩定性及下肢支持能力
雙腳跳 訓練身體動作靈活性和協調性 踢皮球
精細動作 折紙 畫畫 積木訓練自如,控制雙手模仿協調準確動作
2歲半~3歲
跳高 跳遠 更穩的獨腳跳 雙腳交替跳和上下樓 騎小三輪車訓練動作協調力量均衡
但是每個孩子運動的發育和發展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居住環境、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養方式也會造成孩子運動能力的差別,每個孩子各個時期運動的發育和發展也是不平衡的。要承認孩子之間是有差別的,有可能有的孩子某項運動能力比其他的孩子提前掌握,也可能比其他的孩子推后掌握,但是一般不應相差2個月以上。
嬰幼兒的學習速度是人的一生中最快的,是人在其他任何階段無可比擬的。他們是通過自己身體、行為,也就是自己全部身心來學習的。游戲是嬰幼兒的工作,是他們最佳的學習途徑,也是孩子精神上的一種需求。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思維,不斷地獲取各種知識和生活體驗。對于嬰幼兒來說游戲的過程也是肢體運動智能體現的過程。
玩具是孩子的好伙伴,選擇合適的玩具對孩子的肢體運動智能開發也是十分重要的。
迷你籃球架套裝:小籃球和迷你籃球架組成,適合1歲以上的孩子。其形象逼真,能夠引起孩子的興趣。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練習了跑、跳、投擲,逐漸掌握了平衡、動作協調敏捷,同時也是一種力量和耐力訓練。在打球的過程中學會柔韌、彈性、速度等控制技巧。孩子在投擲的過程中也開發了空間和視覺的智能。稍大一點的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懂得了游戲也是需要遵守游戲規則的。同時也學會了和小朋友交往的技巧,這也是人際關系智能的一個啟蒙吧。(附圖)
卡通活力泳圈和豪華沖氣泳池:這是適合6個月以上孩子玩的運動型玩具。鮮艷的顏色、美麗的造型,吸引著充滿了好奇心的孩子。對于什么都想探索的孩子真想躍躍欲試,親身體驗。當孩子坐在泳圈里和泳池里,全身經受水的按摩和拍打,是多么愜意!同時感受了浮力的體驗。喜歡玩水是這么大孩子的特點,不妨你在水中放上各種重量或質地的物品,讓孩子去體驗各種物品的屬性,各種動作,空間大小和距離。將各種感性的信息及早地儲存在自己的大腦里。
兒童自行車:當孩子2~3歲以后,逐漸需要學習利用工具發展自己的肢體動作智能時,可給孩子騎自行車。這既練習了孩子動作的平衡和協調,也訓練了孩子的力量和耐力,讓孩子學會了對速度的控制。有心計的家長在自己家中劃上各種交通標志,也是教育孩子從小學習交通知識和遵守交通法則的好的機會。每次玩后,讓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是不是也練習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下一篇:先爬后走的寶寶更聰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引導學步期孩子的行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