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育兒專家羅向陽表示,正常生理狀態下,新生嬰兒的哭聲中可以讀出四種內容:首當其沖就是餓了,要吃奶;第二項內容則是告訴家長“尿濕了,不舒服”;第三種則是受到驚嚇;第四種情況則是純粹“折騰大人哭著玩”,“這種民間俗稱‘難帶兒’,部分寶寶天生很難伺候,喜歡哭,但其中部分確實是因為有軀體疾患,如濕疹、先天性心臟病、佝僂病和其他一些代謝性疾病等,才會由于身體不適而哭鬧不斷。”羅向陽介紹,還有部分則是性格原因導致。
“對癥下藥”對付寶寶哭泣
新生兒哭聲可以讀出許多內容,哭聲、動作、表情都是父母判斷的標準。羅向陽建議父母們根據不同的哭聲,做針對性的回應:
判定寶寶是饑餓而哭:
哭聲:常常是由弱變強,再由強變弱,哭聲響亮、節奏歡快,不少還伴有撅嘴歪頭向周圍探索的動作,而一碰到奶頭、奶嘴后哭聲會立馬停止,轉而歡快地開始吸吮。
應對:馬上抱起寶寶,第一時間用語言安慰寶寶,“哦,寶寶餓了,好的,媽媽馬上就來”。要是母乳喂養就方便快捷了。同時,專家建議父母邊喂邊說“寶寶真不錯,吃得很好”之類贊許的語言,這樣能幫助孩子吃得安穩、愉快。切忌邊喂奶邊若無其事做其他事情,這樣孩子會隨便吃吃算了。
當寶寶邊哭邊吃時要予以制止,否則孩子可能會嗆奶。哭得厲害時將奶頭、奶嘴拔出,稍有緩和的時候再喂,這樣寶寶會明白并很快停止哭泣。
判定寶寶是尿濕而哭:
哭聲:大多不會很大聲,節奏也比急需喝奶時發出的哭嚎緩慢很多,但寶寶常伴有軀體轉動不安,哭過幾聲后如無人應答會慢慢停止哭鬧。
應對:嬰兒尿濕尿片是正常的事,大人發現是尿濕了一定要及時更換尿片,這時不要指責孩子的哭鬧行為,反而要予以表揚。“寶寶真聰明,會告訴媽咪尿尿了,好了,馬上換上就行了。”羅向陽指出,諸如此類語言是對孩子哭泣的安撫,而無端的指責則會讓孩子委屈;如忽略孩子哭聲、老是不及時換尿片則會使孩子產生冷漠的心理。
判定寶寶因受驚嚇而哭:
哭聲:表現為短促的哭叫,聲音非常尖銳而且急迫,孩子縮成一團,表示出十分害怕的樣子。
應對:大多數家長都會環抱緊摟寶寶,不時用面頰貼著寶寶的小臉,同時用語言安慰、鼓勵孩子大膽。“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孩子受到較嚴重的驚嚇,很可能會有延續幾天的哭鬧,而且大多發生在每天的同一時段,細心的父母可以在這一時候之前就對孩子進行安慰和保護,避免發生反復的哭鬧。”
判定其他有目的地哭:
哭聲:根據原因大致可以分成兩類,有軀體疾患的孩子哭聲常比較低沉,常常伴有呻吟聲;而性格原因的孩子則常常哭聲大、音調高、拖音長,讓人感覺孩子“怎么這么喜歡折騰”。
應對:有時候寶寶突然哭鬧是為了達到想要什么或不要什么的目的,這時首先要分清楚寶寶的目的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則要給以支持,表明態度即對孩子的哭鬧作出正面應答;而如果其目的不合理,則要明確予以拒絕,并要充分說明理由,讓其乖乖接受,最終主動停止哭泣。
寶寶們天生愛哭,有人認為哭就讓他哭去,孩子哭是一種本能,一種鍛煉,哭累了就會自己安靜下來,父母不能太寵,以免這種“不乖”的行為受到鼓勵。對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區兒童神經專科主任羅向陽副教授表示,這樣的觀點非常錯誤!
“的確,哪怕對襁褓中的嬰兒也不能過分寵溺,因為孩子性格從此時已一點點形成,但對孩子的哭鬧不作回應絕對是錯誤。父母要知道,哭是寶寶表達自己需要、向周圍傳遞信息的唯一方式。”他強調,一定要對寶寶的哭及時回應,這是父母與孩子語言、情感交流的開始,是對孩子成長正常心理影響的基礎。而如何讀懂孩子的哭聲、如何回應則是一大“技術問題”。
下一篇:父母不妨笑對孩子的眼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規律作息習慣關系幼兒智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