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當寶寶7~8個月大時,開始出現用雙手撕、丟東西等動作,到了1歲左右開始學說話時,“破壞”行為會變得更加花樣繁多,令家長大為頭痛。孩子愛破壞,并非是他在胡鬧,而是和孩子的成長相關,父母應了解孩子發展的歷程,協助他掌控自己的動作,才能有效引導孩子的行為。
看看這些“小淘氣”
案例1
剛學會走路的小妤還不會說話,但總是扯著媽媽的衣服咿咿呀呀地吵著要媽媽手中的手機,任媽媽怎么哄她、安撫她,都無法轉移小妤的堅持,她越叫越大聲,甚至還大哭起來,最后媽媽只好妥協地把手機給了她,這才讓小妤安靜下來。這已經是半年來的第三只手機了,前兩支已經在小妤手里四分五裂了,看來這只也是兇多吉少。媽媽也曾試過給她模型手機,沒想到小妤一下子就認了出來,不愿意玩,非要真的不可,對小妤這個昂貴的“愛好”,媽媽可真是一籌莫展。
案例2
午餐后,小杰不小心把餐桌上的碗推落到地上,碗破了,發出響亮的聲音,小杰沒有被嚇哭,倒是嚇得媽媽從廚房里沖了出來,小杰還開心地撿起了碎片交給媽媽,雖然小杰沒有因此受傷,但也讓媽媽捏了一把冷汗。但讓媽媽頭痛的是,不知道小杰是喜歡上了碗摔破的聲音,還是好奇媽媽驚慌的神情,現在這樣的戲碼一天可以上演好幾回,逼得媽媽只好把家里的餐具全部換成了摔不破的塑料制品,就算這樣,媽媽還是擔心家里得花瓶等玻璃制品能不能逃離小杰的“荼毒”。
孩子為什么愛破壞?
“破壞”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常會出現的現象,原因可能來自孩子動作發展上的需要或是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然,也可能是孩子為了博取注意,而導致的類化行為……雖然每個孩子所展現出來的“破壞”狀況、程度雖都不相同,但每一次“破壞”行為的背后,一定都有一個“真像”。
來自好奇心及探索欲望
當媽媽走進房間的時候,不禁尖叫一聲,因為她可愛的兒子正在把她昂貴的化妝品往外擠,還把自己涂了個滿頭滿臉,看著快被擠空的瓶子,媽媽真是欲哭無淚。
3~5歲的孩子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對身邊能接觸到的一切,孩子都希望摸一摸、動一動,甚至試著操作一下。他們會想:“這是什么?它能做什么?要不我自己也試試?”孩子的嘗試過程,往往不小心就闖了禍,引起父母的震怒。
父母對策
對孩子因探索欲望造成的麻煩,父母要耐心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什么是可以碰的,而什么是有危險不能碰的。有時候,父母甚至可以利用一些已經廢棄的物品,和寶寶一起“破壞”,在破壞中讓寶寶學到知識,又不會惹出麻煩,更不會浪費家中的值錢物品。
孩子還不能控制某些事
圓圓一定要幫媽媽把綠豆湯端到餐桌上,媽媽說他不會,他堅持說自己能做到,于是媽媽只好把綠豆湯交給圓圓,他小心翼翼地一步步朝餐桌走去,誰知手一晃,整盆綠豆湯就全部倒在了地上,還砸壞了剛買回家的昂貴瓷盆。媽媽又氣又怒,既心疼摔壞的瓷盆,還擔心兒子摔壞沒有。
3~5歲的孩子,手眼協調能力、手腦的配合能力,都還沒有發展成熟,因此在他嘗試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和預想不一樣的危險動作,其實孩子并不是要故意制造麻煩,而是他真的還沒辦法把這些事情做好,而他又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父母對策
對這樣的“過失”,家長首先不能用嚴厲的態度責備孩子,因為他們真的是好心辦了壞事。想要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家長就應該了解孩子的發展歷程,平時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明白在某一個階段,自己的孩子能做哪些事情,還不能做哪些事情。這樣,家長就能根據孩子的能力,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不容易出現意外,又能滿足孩子想動手的愿望。
抗議父母的態度
“爸爸,我想要一個新的布娃娃?!薄安恍?,你已經有那么多了。”“爸爸,爸爸……”“說不行就不行,不許不聽話,要是再鬧,今晚不給晚飯吃?!卑职趾車绤柕卣f。孩子生氣地把手中的布娃娃扔倒地上,使勁地踩起來,好像不踩壞就不罷休。
孩子出現這樣的破壞行為,是因為父母的拒絕讓他傷心,他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我,不喜歡我。”從而想做出一些舉動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借此“威脅”父母答應自己的要求。其實他本來只是有些可有可無的要求,可是家長嚴厲的態度讓他失望、困擾,因此他就選擇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表現自己的不滿。
父母對策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孩子說“不”的時候,請考慮一下孩子的心情,然后想一想是否非拒絕孩子不可,如果孩子的提議你并不那么贊同,那有沒有什么可以替代的“中庸之道”?如果孩子因你的拒絕而發脾氣摔東西,那也不要對孩子“以暴制暴”,先保持冷靜,和孩子一樣怒氣沖沖并不能幫你解決問題。安慰孩子,并引導他主動撿起摔在地上的物品,讓孩子明白,發脾氣并不能解決問題。
上一頁123下一頁下一篇:怎樣跟不會說話的寶寶交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認真玩家長別打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