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做父母的,總想著要“教育”兒女,培養兒女的素質和能力。但實際上,在兒女年齡比較小的時候,遠比這一點更重要的是他們與兒女的關系。這種關系會被兒女內化到他們內心深處,不僅成為他們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會成為他們情商的基礎。很多沒有得到比較好教育的孩子,長大后卻能屢屢突破各種限制,最終獲得事業和家庭上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在他們童年時,父母與他們的關系非常健康。
因:父母總是鼓勵孩子
果:三兄弟皆成企業家
譬如,我的一個朋友說,他年輕做推銷時,從來都不怕被別人拒絕。無論被拒絕多少次,他下次仍然能情緒高漲地敲開客戶的門。他說他內心深處相信,他一定能打動對方,贏得合同,“沒有我拿不下的合同”。
后來,聊到深處,我了解到,他的家庭關系非常健康,他父母從來都是鼓勵孩子,而不是對他們冷嘲熱諷甚至棍棒教育,無論他們遭遇到什么挫折,父母都會堅定地說,他們一定能行。結果,我這位朋友,還有他的兩個哥哥,現在都是有數百萬乃至千萬身家的企業家。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他們三兄弟最高學歷都不過是大專畢業,而且父母都是農民,家境一直是非常貧窮。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例子。一對音樂家父母,他們希望一對兒女在二胡上有所成就,于是從小就對他們進行堪稱殘酷的棍棒教育。譬如,兒子一次一邊拉二胡,一邊偷偷地看小說,結果被媽媽發現,然后得到了一頓暴打。
這對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他們的兒女長大以后都能拉一手出色的二胡,但是兒子拒絕拉二胡,他說他恨二胡,這輩子再也不想碰它。女兒倒是還拉二胡,但女兒與父母基本斷絕了來往,因為她無法壓下內心的恨。
父母殘酷地對待兒女,而兒女也學會殘酷,兒子是“殘酷”地對待二胡,而女兒則殘酷地對待父母。
不僅如此,多數在棍棒教育下長大的孩子,他們成年后,無論多么想與這種關系模式決裂,他們的心中仍然會涌動著強烈的、難以排遣的恨意。
在國內知名的天涯論壇上有一個題目為“曾多次毒打、侮辱子女的父母們,你們給孩子跪下!”的帖子,其中一個受過父母虐待的網友寫道,她盡管很想做一個好人,但一看到柔弱的東西,譬如小孩子、小狗、小貓或其他小動物,她就忍不住想折磨它們。這其實就是她內心的客體關系向外的投射,這種投射不會因為我們意識中多么想做一個好人就能終止,這必須有非凡的努力和強大的反省能力才有可能走出來,并營造自己新的、健康的客體關系。
當然,父母與子女的糟糕關系,并不僅僅是極端的棍棒教育,還有很多很多種,最常見的是忽視。
上一頁1234下一頁下一篇::制止孩子粗魯言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關注男孩的父愛饑渴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