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嬰兒出生時的鐵貯備源于母親供給,因而母親鐵貯備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嬰兒出生時的鐵貯備量。假如母親存在著鐵缺乏問題,就會引起嬰兒鐵貯備相應減少,易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與發展。
在我國一些地方,由于受到當地生活與飲食傳統習慣的影響,攝入鐵不足,使得懷孕婦女常有不同程度的鐵缺乏,發生率偏高,尤以我國西北地區的邊遠農村為高,發生率可達80%以上。研究表明,孕婦缺鐵對嬰兒的影響較大,一是影響嬰兒的正常生長發育,使其發育遲緩,身高、體重均低于正常兒童;二是易致嬰幼兒期貧血發病率增高,并且這類貧血患兒常伴營養不良。這兩個方面都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醫學專家指出,婦女懷孕后首先要注意含鐵食物的攝入,從妊娠3個月后就要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瘦豬肉、牛羊肉、豬肝、蛋黃和大豆及豆制品等,在烹飪食物時最好使用鐵鍋,以預防懷孕早、中期的缺鐵問題。到了懷孕晚期最后3個月時,應在重視飲食補鐵的基礎上,最好再通過小劑量口服鐵劑增加體內的補鐵量,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孕婦要注意這一點。比較適合于孕婦的常用鐵劑是富馬酸鐵,每日0.2克,早飯后1次頓服,合用維生素C0.2—0.3克,堅持服用至臨產前,可起到積極預防效果,顯著降低孕婦及嬰兒的貧血發生率。詠霞
下一篇:生個“標準體重”寶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胎膜早破,風險多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