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丈夫陪產”在我國興起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那時我國產科開始提倡人性化服務,進行了許多改革,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母嬰同室、母乳喂養、按需哺乳、家庭化病房、導樂分娩,以及丈夫陪產等。這些做法使一個女人在生孩子,這人生最艱難的時刻得到了更多的溫暖。
“丈夫陪產”這一事物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觀念的改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提出質疑。
參考消息刊登英國《觀察家報》文題為“男人應該遠離分娩”,這位國際知名的產科專家米歇爾﹒奧當認為:丈夫陪產會導致妻子分娩過程更漫長、更痛苦、更復雜,因為妻子會由于丈夫的緊張而變得更緊張。丈夫陪產會刺激產婦體內的腎上腺素分泌,引發緊張情緒,從而降低催產素分泌的速度,如果不能分泌催產素,就無法有力的收縮肌肉,整個產程就會變得更加困難,分娩過程就會變得更漫長、更痛苦、更艱難。由于男士在場,英國現在有24%的產婦需剖宮產。奧當說:丈夫目睹分娩過程,可能會破壞夫妻之間的性吸引力,導致他們變得像朋友一樣直至離婚;有些男性還會患上和產婦一樣的“產后抑郁癥”;一些男性還會因此患上精神分裂癥或其他心理疾病。
“丈夫陪產到底好不好???”,這確實是值得反思的問題。我在臨床這么多年親眼見到丈夫在妻子分娩的過程中陪伴妻子,使妻子在一個完全陌生的醫療環境中有了依靠,也使做丈夫的了解妻子分娩的不易,增加丈夫的責任感和愛妻愛子之心。
但是,隨著我國現在生育人口進入到以獨生子女為主要成份,以80后為主要成員時,在家庭這個特殊的環境中許多問題就變得復雜了,這些丈夫們在家中往往處在從屬地位,他們的父母主宰家庭的一切,他們在感情上顯得脆弱,許多事不能做主,要聽從父母的旨意,因此在陪產這件事上,也表現得較為脆弱,當妻子精神緊張時,他比妻子更緊張,往往會提出“別讓她生了,干脆剖腹產得了”,因此造成目前社會因素剖宮產增多。同樣,這些產婦在家中就較為嬌氣,克服困難的勇氣差,做事的依賴性強,導致在產程中不能耐受宮縮,丈夫在身邊時,更是呼天喊地,造成宮縮乏力,胎兒窘迫,增加了剖宮產的幾率。
我們也看到一些孕婦分娩過程中,丈夫在身邊,表現得痛不欲生,甚至不能與助產士很好的合作,我們將丈夫勸出去,由助產士進行導樂陪護,產婦就變得安靜,聽話,產程就很順利。
在分娩中會有血,會有鮮血淋淋的傷口,對任何一個人都是一種刺激,尤其對從不接觸醫療工作,從未見過傷口的丈夫來說更是恐懼,目睹鮮血淋淋的側切傷口,有的個別丈夫會嘔吐不止,更夸張的是會暈倒,而且這種在分娩中的負面印象會在未來的生活中長久揮之不去。這確實如奧當醫生說的“可能會破壞夫妻之間的性吸引力,導致他們變得像朋友一樣直至離婚;有些男性還會患上和產婦一樣的“產后抑郁癥”;一些男性還會因此患上精神分裂癥或其他心理疾病。” 分娩后的夫妻感情,以至于丈夫們的心理創傷,在我國還無法考證,現在離婚率高是否與丈夫陪產有關更不得而知。
所以,我同意米歇爾﹒奧當醫生的觀點,丈夫最好不參加陪產。實際上我們在產科應該提倡的是導樂分娩,由有分娩經驗的助產士陪伴進行分娩是最人性化的。在北京瑪麗婦嬰醫院,我們的助產士都是30-40歲左右,有分娩經驗,在臨床工作十余年的同事,她們性情溫柔,對工作精益求精,經過導樂—音樂拉馬茲呼吸法的培訓。我們將音樂床和拉馬茲分娩法結合起來,在產程中將呼吸,宮縮和音樂的節拍協調一致,悠揚的音樂放松了產婦焦慮緊張的心情,音樂床振動的按摩,舒緩了產婦緊張僵硬的肌肉,由助產士在產程中陪伴在產婦左右,撫慰和指導產婦,使產婦順利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時刻,成功的由女兒晉升為偉大的母親。在我院分娩的一些產婦很讓人敬佩,她們克服困難,愿意把最美好的形象留給自己的丈夫,拒絕丈夫陪產,很順利的完成分娩過程。
因此我認為丈夫陪產不必勉強,不必提倡,丈夫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就可以陪產,但是作為醫院來說,我們更應該提倡導樂陪伴,普及音樂拉馬茲導樂分娩,這對于產婦來說更實際,更解決問題,更人性化。文/趙天衛
下一篇:做試管嬰兒 不一定要剖宮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懷孕妻子被鱷魚吃掉,丈夫傾家蕩產復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