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案例
來自湖南的東東才3歲,卻已經歷了兩次手術,且即將面臨第三次手術。據他父母說,東東自出生起就一直有排便困難的癥狀,隔3~4天才排便一次,大便呈“羊糞”樣。家人起初以為是東東“熱氣”和粗纖維食品攝入過少所導致,但通過調整飲食和中藥調理未見改善。由于癥狀反復,難以緩解,去年在一家醫院做了兩次手術。然后時隔半年,腹痛腹脹、排便困難癥狀再發,遂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就診,診斷為“先天性巨結腸病”。
巨結腸是怎么形成的?
巨結腸,根本癥結是便秘 巨結腸,心理治療很關鍵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廣東省胃腸肛門醫院)副院長、中西醫結合肛腸外科主任任東林教授介紹,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發育畸形, 病因復雜,有多種分型,男性明顯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為4:1,有家族性發生傾向。臨床表現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腸梗阻癥狀,嘔吐亦是常見。頑固性便秘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和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任東林教授介紹,在胚胎發育過程中,HD患者的腸道演化形成時,支配腸管的植物神經未能長入腸壁內,失去了收縮、舒張和蠕動功能的腸管持續痙攣,形成不完全性功能性腸梗阻,緊隨著其上端的腸管持續、緩慢地肥厚、擴張,腸腔內集聚了大量的糞便和氣體,擴張的腸段直徑多在20厘米左右,因“巨大腸管”而得名。
近年來, 隨著先天性巨結腸發病率的上升,其發病機制也隨之成為研究熱點。目前認為,先天性巨結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而遺傳因素最為重要。約10%~15%的病例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史,表現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
巨結腸,根本癥結是便秘
先天性巨結腸患兒自出生后即出現排便不正常,由于糞便和氣體聚集在腸管內無法排出,出現嚴重的腹痛、腹脹甚至嘔吐,若處理不及時,可因腸梗阻、全身感染、中毒性休克而夭折。
任東林教授指出,HD的根本癥狀是功能性腸梗阻導致的便秘,而外科治療的目的是解除梗阻,恢復患兒正常的排便功能。
先天性巨結腸確診后應積極治療。對6個月以內嬰兒可先采取保守治療,包括擴肛、洗腸、應用開塞露、口服緩瀉藥等通便治療;合并腸道感染時,可使用抗菌藥物與全身支持療法。至于6~12個月嬰兒,可到有條件的醫院實施根治手術。任東林教授也提及,充分的腸道準備、合理的手術方法直接關系到術后恢復、遠期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好壞。
巨結腸,心理治療很關鍵
由于患兒排便失禁、身上常常帶有異味,在學校或社交場所里嚴重干擾其與同伴的交往及日常活動,加上曾經的手術或造瘺的經歷也會在其心靈深處留下陰影,這些都會促使患兒產生社交退縮以及焦慮、悲傷、壓抑等心理問題。
任東林教授強調,術后,解決心理問題、提高社會心理能力與減輕臨床癥狀同等重要。因此,可通過心理醫生對術后患兒做長期系統的綜合治療,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下一篇:手足口病患兒用生理鹽水漱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患腦炎容易被誤當感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