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小兒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及大便性狀有改變(如稀便、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為特點的兒童常見病,尤其6個月至2歲嬰幼兒的發病率較高,多發生在夏秋季節。小兒腹瀉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國雖然由于兒童營養情況及醫療條件的改善,由腹瀉病引起的死亡率明顯地下降,但其發病率仍高。小兒腹瀉為兒科重點防治的四大病之一。
本病相當于現代醫學的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小兒腸炎、小兒腸功能紊亂等疾病。同時根據腹瀉性質不同可分為單純型(輕癥)和中毒型(重癥)。中毒型癥狀較為危急,可逐漸出現脫水、酸中毒的危象。
中醫認為小兒脾常不足,易因乳食不節或不潔,或感受風寒、暑濕等外邪損傷脾胃,或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久病不愈等致脾胃虛弱或脾腎陽虛。脾胃運化失職,不能腐熟水谷,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水谷不分,合污并下而成泄瀉。
推拿治療
1.治療原則
健脾利濕止瀉。寒濕型溫中散寒,健脾化濕;濕熱型清熱利濕,調氣止瀉;傷食型消食導滯,健脾助運;脾虛型溫陽益氣,健脾止瀉;脾腎陽虛型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2.基本操作
(1)患兒取家長抱坐位或仰臥位:補脾土300次,推大腸100次,清小腸100次,全運內八卦50次。
(2)患兒仍取仰臥位:摩腹5分鐘,揉臍及天樞100次。
(3)患兒取俯臥位:揉龜尾100次,推七節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3.辨證施治
(1)寒濕泄:補脾土300次,補大腸200次,推三關100次,揉外勞宮100次;揉臍及天樞100次,順時針方向摩腹5分鐘,振腹一分鐘;捏脊3~5遍,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膀胱俞,每穴約半分鐘;揉龜尾100次,推上七節骨100次。
(2)濕熱泄:補脾土100次,清大腸300次,清天河水50次,退六腑100次,逆時針方向摩腹3分鐘,揉臍及天樞100次;揉龜尾300次,推下七節骨100次。
兼表證發熱者加開天門50次,推坎宮100次,運太陽100次;拿揉風池5~10次,拿肩井 8~10次。
(3)傷食泄:揉板門100次,補脾土300次,清胃經100次,清大腸300次,清小腸100次,全運內八卦50次,推四橫紋50次;逆時針方向摩腹3分鐘,摩中脘100次,揉臍及天樞100次,揉龜尾200次,推下七節骨100次。
(4)脾虛泄:補脾土300次,補大腸100次,板門推向橫紋100次;逆時針方向摩腹5分鐘,振腹一分鐘,三指揉臍、氣海和關元100次;捏脊3~5遍,按揉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血海、足三里,每穴約半分鐘;揉龜尾100次,推上七節骨100次。
(5)脾腎陽虛泄:補脾土300次,補腎水 500次;推三關100次,揉外勞宮50次,按揉百會100次,逆時針方向摩腹5分鐘,揉臍及丹田100次,捏脊3~5遍,按揉脾俞、腎俞、大腸俞、膀胱俞,每穴約半分鐘;揉龜尾100次,推上七節骨100次,擦命門、八髎,以透熱為度。
適宜技術
1.高氏揉捏法治療小兒傷食瀉技術
(1)揉腹:患兒仰臥。術者中指放于神闕、天樞穴,食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膚凹陷3~5毫米為宜,順時針方向揉腹5~6分鐘。
(2)揉足三里:患兒仰臥,雙下肢微屈。術者以兩拇指指腹放于患兒兩側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膚凹陷2~3毫米為宜,左手逆時針、右手順時針方向旋揉2~3分鐘,頻率80~100次/分鐘。
(3)揉背俞穴:患兒俯臥。術者食指、中指、無名指并攏分別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膚凹陷1~2毫米為宜,點揉2~3分鐘,先左側,后右側。
(4)捏脊:患兒俯臥。術者兩拇指橈側緣頂住患兒背部皮膚,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時用力提拿皮膚,沿兩側膀胱經,先從大杼穴開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復捏提6~9遍,再從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處重復捏提3~6遍,結束治療。根據年齡、體質強弱不同,調節用力的大小。每日或隔日治療一次,7天為一療程。
2.飲食療法
輕型腹瀉停止喂哺不易消化及脂肪類食物即可。吐瀉嚴重者應暫時禁食,但除頻繁嘔吐外,一般不必禁水,吐瀉好轉后應逐漸恢復飲食。母乳喂養者可繼續哺母乳,暫停輔食。人工喂養者可給用等量米湯或水稀釋的牛奶或脫脂奶等。病毒性腸炎多有雙糖酶缺乏,對疑似病例暫停乳類喂養,改喂豆制代乳品,或用發酵奶,可減輕腹瀉,縮短病程。
注意事項
1.臨床治療泄瀉,健脾和胃是關鍵,揉腹(揉中脘、揉神闕、揉天樞)、揉脾俞、揉胃俞、揉足三里使脾胃等消化器官的興奮性提高,增強消化吸收功能。該療法最大優勢是不用針藥,無痛苦,無毒副作用,患兒依從性良好,便于實施。
2.推拿主要用于輕型腹瀉和慢性腹瀉,對于重型腹瀉、嚴重脫水及酸堿平衡失調者應行綜合治療;推拿手法要柔和,不要損傷患兒皮膚,可用蔥姜水(蔥姜各半)作為介質,注意小兒飲食衛生,合理喂養。腹瀉期間,應控制飲食。
3.提倡母乳喂養,避免在夏季斷奶。添加輔食應采取逐漸過渡方式,注意合理喂養。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起腸炎。
下一篇:預防手足口 勤洗手很重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治療小兒腹瀉的非處方藥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