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夏季高度警惕腸道疾病和食物中毒
夏季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食物中毒便是發生的原因之一。這是因為夏季天氣炎熱,空氣中濕度大,人的消化系統受其影響也會出現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食欲不振,抵抗力下降,一旦遇到進食不良很容易誘發腸道疾病;同時夏季又是旅游季節,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外出游玩,人口大量流動,造成一些疾病傳播的機會。旅游常常因為游玩而打亂了孩子原來的生活規律,就埋下了患病的隱患,如果再加上孩子毫無節制的飲食和不恰當的零食,讓孩子嘗“鮮”,很容易發生腸道疾患和食物中毒;夏季又是各種瓜果蔬菜,水產品大量上市的季節,還是各種野菜、野蘑菇生長繁殖的季節,如果進食不當或者食品加工過程中出現問題就會導致腸道疾患或者食物中毒。
腸道疾患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對于食物中毒很多家長都容易疏忽。食物中毒是指誤食含毒食物引起的中毒,依照毒物性質通常可以分為三類,即感染性(細菌和真菌)食物中毒、化學食物中毒以及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感染性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炎熱的季節,因為這個季節適合各種細菌和病毒的大量繁殖生長。如果食物在制作、儲存、出售過程中處理不當,被細菌污染,食后引起的胃腸炎和中毒癥狀。腸道一些疾病,如腸炎、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肉毒桿菌中毒以及霍亂等疾病。
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進食被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噬鹽菌、肉毒桿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這些食物包括不潔的禽、畜肉、內臟、蛋、魚、以及牛、羊奶、剩飯、剩菜;或者腌制和醉制的海魚、海蟹、海蛤、蝦。其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往往伴有高熱、嚴重者伴有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或者被污染的罐頭、臘腸、咸肉或其他封閉缺氧儲存的食品,引起肉毒桿菌中毒,因為肉毒桿菌是厭氧菌,其毒素主要是噬神經毒素,所以表現出一系列的神經系統的癥狀,如頭疼、頭暈、復視、瞳孔放大、呼吸和咽下困難、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真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食用被黃曲霉素、棒曲霉菌、米曲霉菌等霉變食物,如谷物(玉米、大米、小米、小麥等)、油料(花生、大豆、各種食用油等)和植物(植物秧秸、黑斑紅薯)儲存過程中生霉引起的中毒。夏季是霉變高發季節。其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中毒,死亡率極高,有些是慢性中毒,可發生癌變。因為真菌中毒主要是真菌毒素引起,而大多數真菌毒素不被高溫所破壞,所以被真菌污染的食物雖然經過高溫蒸煮,食后仍可中毒。真菌的毒性很強,如果奶牛吃了霉變的儲存飼料,其產的牛奶中也會含有真菌,例如黃曲霉素。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厭食、可因真菌不同而發生肝、腎、神經核血液等系統的損害,出現相應的癥狀如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黃疸、血尿、尿少甚至尿閉;甚至發生精神和神經系統方面癥狀,發生驚厥、麻痹和昏迷。
植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進食一些含有劇毒的植物引起的中毒,如毒蘑菇、白果、杏仁、曼陀鈴(又稱洋金花)等。夏季是各種植物和蘑菇生長旺盛的季節,有些家長帶著孩子農家游或者會農村家,很多孩子因為年幼無知常常誤食而引起中毒。毒蘑菇中毒后早期可能出現胃腸道癥狀,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會發生脫水、酸中毒、休克、昏迷、肝腎功能損害,以至死亡。洋金花中毒表現為口渴、全身皮膚發紅、煩躁、嗜睡、瞳孔散大、血壓升高、脈速而弱,嚴重者煩躁、譫妄、昏迷可致死亡。苦杏仁、桃仁等中毒就是人們常說的氰化物中毒,輕者表現為惡心、嘔吐、頭痛、頭暈、四肢無力、精神不振嚴重者體溫過低、昏迷、呼吸困難、最后往往死于呼吸肌麻痹。
還有因為進食和接觸一些野菜,如灰菜、莧菜、刺兒菜、馬齒筧、槐花、洋槐葉等,裸露部皮膚經過日光照射而引起的植物性日光性皮炎。主要表現進食后1~3天裸露的皮膚如頭顱(主要是顏面部),手足麻木、疼痛、癢,皮膚呈非可凹性水腫,嚴重時皮膚可出現瘀斑、水泡、血泡甚至壞死,兩眼裂成縫、口唇厚而外翻、口水外流。
以上圖片選自《褚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
進食一些變質的蔬菜、腌制不久的青菜、以及大量進食變質的蔬菜和隔夜菜水喂小嬰兒引起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其中包括腸原性紫紺癥、硝酸鹽、亞硝酸鹽中毒。主要表現為皮膚和黏膜青紫,尤以口唇、口周和甲床青紫加重,頭暈乏力、嗜睡、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嚴重者呼吸衰竭致死亡。
動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近來不少地方偷吃河豚),魚膽、魚肝引起的中毒;被赤潮、綠潮污染的貝類、泥螺、牡蠣攜帶污染的毒素引起神經毒致肝萎縮等。
看起來各種食物中毒的癥狀都很嚴重,其后果都很可怕、也很危險,常常危及人們的生命,尤其是小孩子抵抗力差,對身體的危害更大,因此做好預防十分重要。這些疾病在筆者臨床工作期間遇到不少,并不是無中生有恐嚇大家,主要是提醒大家做好預防工作。
預防腸道疾患和食物中毒需要注意以下幾項:
●夏季多給孩子吃一些清熱祛暑的飯菜,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肥甘厚味。多給孩子飲水,當孩子因為天氣炎熱而食欲不振時,不要強迫喂食;養成孩子飯前便后要洗手的好習慣。盡量不要養成給孩子吃安撫奶嘴的習慣,玩具和用品要按時清潔消毒,減少病從口中入的環節。
●不要在這個季節給吃母乳的孩子斷奶或者換奶粉,往往因為處理不當不但會引起腸道疾患,而且往往遷延不愈,為以后孩子易患腸道疾病埋下隱患。另外配方奶粉開罐后一個月內必須食完,盒裝的配方奶開盒后2周內吃完,堅決不給孩子吃剩奶。
●如果外出旅游,盡量將孩子的作息時間安排的與原來一致,給孩子科學選擇零食,多選擇一些適合孩子進食的飯菜。在旅游中勞逸結合,不要過于疲勞。
●選擇水果蔬菜一定要新鮮,生吃水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凈。水產品應當加熱后再食用,不要吃生魚片、烤制的生蠔、醉蟹、醉蝦和腌制的水產品(這些水產品中水產品中大多含有一些細菌、微生物和寄生蟲)、短期腌制的蔬菜。千萬不要吃變質不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水產品。扁豆要燒熟煮透、不給孩子喝剩的煮菜水或果汁。
●堅決不吃發霉變質的食物。
●不要采食野菜和野蘑菇。尤其是田間、馬路邊、公園里、果樹下的野菜和蘑菇,因為除了不會識別一些野菜的毒性外,還有農藥、鉛、排泄的廢氣污染殘留的問題。筆者曾經搶救過數十例因為撿拾果樹下的落果而造成重度有機磷中毒的孩子。
●家庭盡量每頓不剩飯菜,尤其是嬰幼兒堅決不能吃剩飯菜,大人也要做到剩飯菜煮開熱透才能食用。家庭冰箱要每周進行清潔消毒處理,擺放食物要生熟分開,以免食物交叉污染。
●食物制作者需要注意個人衛生,食品加工過程要做到生熟分開,避免食物之間互相污染。
●盡量減少外出就餐,除了擔心食品衛生之外,一些衛生條件不好的餐館還是某些重癥腸道傳染病的傳播場所。
●外出旅游購物、就餐要索取票據,注意查看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生產單位,不要購買無標簽的食品。票據要標清餐飲單位的名稱和地點,方便日后查證。一旦發生食物中毒或就餐過程中發現衛生問題,可及時向當地的衛生監督機構投訴舉報。
如果發現孩子食欲不振,突然高熱、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蒼白、四肢發冷,脈搏微弱,不管有無腹瀉、腹痛都應引起家長高度警惕,及時去醫院就診。
文/張思萊
下一篇:醫生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生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家庭預防兒童“夏季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