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經常是父母們擔心的問題。有的孩子說話只有家人才聽得懂,老師和同學甚至連一半都不能理解,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日常交流,還影響他正常的心理發育和學習成績。在醫院的耳鼻喉科經常有父母帶著孩子讓醫生檢查耳朵、喉嚨或舌頭,卻查不出什么原因。實際上,孩子可能是有“功能性構音障礙”,可以把孩子帶到發育行為兒科,由醫生對孩子進行準確、系統的評價,找出錯誤發聲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語言訓練,一般是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的。
孩子說話不清楚,是不是不用矯治,長大后自然會好?有些孩子的確是如此,有些孩子還是需要從旁扶持一把,才不致于讓錯的語音形成習慣。在臨床工作中,只有少數接受構音治療的孩子是小學中高年級,大部分仍然是3、4歲至小學低年級者。這是因為不論這些孩子日后是否會自然發展出正確的語音,發音問題可能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學習態度、入學后拼音的學習,并且有些顯著的發音問題形成習慣后,長大矯治更費時費力。
構音障礙的孩子前來就診時,醫生通常會先對孩子語言能力進行評估,排除語言發育遲緩對發音的影響。然后評估發錯的音,判別類別后進行相應的訓練。例如一個孩子總是把“外公”說成“外東”,“哥哥”講成“的的”,“褲子”說成“兔子”時,可判定孩子的發音錯誤類型是屬于“前置化”,用d和t代替了舌根音g和k。可以讓孩子用溫開水漱口的方法練習舌根運動,使舌根肌肉靈活,從而發出舌根音g和k。
說話不清楚通常很容易讓人察覺不對勁,因此家長也會特別留意孩子的發音,希望實時矯正,但是有時家長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說錯的語音,反而忽略了孩子話語真正要傳達的訊息。當自然的溝通中經常出現負面的糾正,或者機械式的練習,難免造成溝通的挫折感,降低了孩子溝通的意愿,這樣的發展反而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因為童年時期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不論孩子先天有多少差異,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覺得說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唯有讓孩子愿意說話才能提供孩子更多練習說話的機會。
下一篇:隱睪手術最好兩歲前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患水痘隔離很重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