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讀者侯女士:我的兒子一歲半了,患有疝氣,右斜疝嵌頓過一兩次,醫生建議手術,但我們擔心孩子受罪,就沒有做手術,請問大夫該怎么辦?
劉月忠大夫:小兒疝氣是小兒外科常見病之一,俗稱“小疝氣”、“小腸氣”、“氣蛋”、“大蛋”等,發病機理不同于成人,是胚胎發育過程中,腹膜在腹股溝內(俗稱:大腿根)向外延續出一囊狀突起叫做“鞘狀突”。它一般在出生前后逐漸萎縮閉塞。有學者統計,生后一年內未閉或部分未閉的約占57%,在此期間如小兒經常哭鬧、咳嗽、便秘及排便困難、腹壓增大,腹腔內的臟器如腸管、闌尾、女孩的卵巢、輸卵管等就順勢鉆入這個囊內,醫學上稱之為“斜疝”,這個囊被稱為“疝囊”。如果嵌頓時間過長,或多次嵌頓,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如疝入的臟器缺血壞死。男孩的精索受到壓迫,睪丸就會壞死;女孩則可能出現輸卵管粘連、堵塞,卵巢缺血壞死,給小兒造成嚴重損失。
許多家長都期待不治自愈。其實小兒斜疝是有自愈的可能,但一味等待自愈是不可取的。年齡增長,活動增加,疝塊的增大,就會可能出現并發癥。所以,目前國內外普遍認為,手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最好方法。
手術也并非是無比可怕的事情:在有小兒外科專業的正規大醫院,這種手術一般不超過三十分鐘就可完成,手術的瘢痕不足兩厘米,小孩沒有明顯的痛苦,術后第二天就可以像正常小孩那樣吃喝、玩耍了。
下一篇:怎樣預防嬰幼兒腹瀉?免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春季小心病毒攻“心”免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