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我國今年的宣傳主題為“結核流行廣泛,控制從我做起”。目前在傳染病中,結核病疫情回升最為嚴重。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口的增長和遷移、都市化等社會因素,也與結核桿菌不斷變異有關。但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疫苗本身的問題。據了解,只有10%的人在注射卡介苗之后能產生有效的結核抗體。
讀者爆料
接種卡介苗還是患上結核病
最近,有讀者反映,他的小孩已經接種了預防肺結核的卡介苗,但是不知為什么還是得了肺結核病。讀者質疑卡介苗的質量。為此,記者進行了調查,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卡介苗不管用呢?
記者調查1
接種卡介苗為何不管用?
我國的計劃內免疫簡稱為“五苗防七病”,在這七種傳染病中,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免疫保護效果較好,而卡介苗自1921年用于預防結核以來,對它的作用和價值仍有爭論,卡介苗預防肺結核的效果在不同人群有很大差別。
卡介苗預防嬰兒和兒童肺外血源播散性結核,例如結核性腦膜炎和粟粒性結核,效果可達80%,而預防成人肺結核效果則較差,有些人接種后并不能絕對保證從此無緣結核菌感染,甚至還是有可能患上疾病,因此結核病至今仍然較為流行,甚至還有抬頭之勢。那么,疫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哪里?
專家在分析原因時指出,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疫苗質量是否可靠。卡介苗畢竟是一種減毒活菌苗,如溫度、濕度、保存方式等不科學,即便接種上,也不會產生免疫效果。
2.接種技術是否正確。在部分基層醫療單位,由于缺乏培訓,接種人員未能掌握應有的疫苗接種知識,卡介苗的接種方法錯誤,導致無效接種。WTO結核病專家委員會建議采用皮內法接種卡介苗,劑量為0.05~0.1mg。另外,從接種卡介苗到身體內產生抗結核菌的免疫力約需2~3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基本上沒有對結核菌的抵抗能力。所以,兒童在接種卡介苗3個月后,應做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者可能是無效接種,可考慮盡快補種。6歲以下兒童如確實未接種過卡介苗,且PPD反應陰性者,亦可考慮予以補種。
3.個體差異因素。卡介苗是一種對大多數人有保護能力的菌苗,由于個體基因型的差異,部分人群可能對該菌苗無免疫應答,根本產生不了抗體,或僅產生很少的抗體,這樣也是卡介苗無效接種的原因之一。嚴重營養不良、免疫缺陷、長期慢性疾病等也是卡介苗不能產生抗體的影響因素。
4.不同人群,卡介苗預防效果各異。卡介苗能有效保護兒童預防結核病疫苗,但對成人保護能力要弱得多,因此,鼓勵0-3歲的兒童及時完成卡介苗的接種工作;同時,成人不要過多依賴卡介苗的保護作用,即使接種成功了,當受到較大劑量、毒性強的結核菌反復感染時,也往往抵御不了。
5.接種卡介苗并非終身免疫。卡介苗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大大降低了兒童患粟粒性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等重癥結核的概率,但不能保證接種者終身不患結核病。
專家解析
接種了卡介苗也要預防
專家提醒,在現有的條件下,即便人們已經接種了卡介苗,也不可覺得萬事大吉,放松警惕,仍需要注意結核病的預防:第一,避免接觸肺結核病人,控制傳染源是關鍵。有傳染源,結核桿菌就會傳播,結核病就可以流行。常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家庭里的父親或母親有傳染性肺結核,子女也常發生結核病。傳染源是結核病流行的主要環節。接觸肺結核病人,必要時需戴上有足夠厚度的口罩,以加強自身防護。解決傳染源問題的關鍵是:早期發現、徹底治療。這樣做的目的有二:一方面把新發生的早期結核病病人及時地發現,立即給予徹底治療,不使其發展成為病重的、痰里有菌、有傳染性的病人,以控制新傳染源的產生;另一方面對人群里已經有傳染性的、病情較重的肺結核病人盡早地進行徹底治療,使其痰菌迅速減少或消失,不再排菌,失掉傳染性以減少現有的傳染源。第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強健體質,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與平衡飲食,不要過度勞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第三,要加強衛生宣教,使廣大群眾了解結核病危害和早期表現,同時要注意改善流動人口的生活、居住和工作條件與環境。
專家認為,鑒于目前卡介苗的免疫效力有限,研發新型結核菌疫苗已成為當前全世界疫苗研究的重點之一。但從目前情況看,理想的新疫苗走進你我尚需一定的等待時間。
記者調查2
結核病都有傳染性嗎?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其實并不是所有結核病都具有傳染性的。事實上,結核病幾乎可以發生在人體各個組織、器官上,如腸結核、骨結核、腎結核、淋巴結核等。當人生病、受外傷或過于疲勞,抵抗力下降的時候,結核桿菌就會侵入到皮膚、淋巴、腸胃系統或器官引起結核,但是這些結核是不會遺傳,也不具有傳染性的。
據專家介紹,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疾病,多數通過呼吸道感染。患有傳染性肺結核的人,把含有大量結核菌的痰液,通過吐痰、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等方式噴出體外,在空氣、灰塵中都會凝結,并長時間懸浮,吸入這種空氣的人都有可能感染結核菌。
目前,感染率最高、傳染性也最大的還是肺結核。肺結核通過空氣傳播讓人防不勝防,但不會遺傳,而且也并不是所有肺結核都會傳染,只有化驗痰液后,痰涂片抗酸桿菌呈陽性的肺結核病人才具有傳染性。
專家解析
結核病早期癥狀像感冒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市民都知道結核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但是很多人卻對結核病的早期癥狀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把一些癥狀勿當做普通感冒來醫治,結果耽誤了病情。
專家稱,呼吸道傳播是肺結核病主要的傳播途徑,傳染源則是排出細菌的肺結核病人,尤其是未經治療的肺結核病人。當這些病人咳嗽、打噴嚏時會把有結核菌的微沫播散于空氣中,健康人一旦吸入這種飛沫就可能引起肺部結核菌感染,患上肺結核。患了肺結核會表現為咳嗽、咯血、胸痛、發熱、乏力、盜汗、疲勞,而發病早期常無明顯表現,很容易被誤診為感冒、氣管炎,因此如果有久治不愈的感冒咳嗽、持續發熱等情況出現,應檢查是否患結核病。
專家提醒說,肺結核的臨床癥狀在發病早期多不典型,病情輕的可以毫無癥狀。有癥狀的病人表現也不盡相同,如出現易倦、乏力、食欲不振和體重減輕等癥狀,以及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的“傷風”、“感冒”,并且咳嗽、咯痰持續3周以上,查不出原因,痰中帶血絲,或咯血以及長期低熱。有以上癥狀者就可懷疑得了肺結核病,應去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受咨詢、檢查和抗結核治療。一個具有傳染性的結核病患者如果不治療,一年內大約可使10-15人感染。
專家提示
初春結核病人需防咯血
就目前情況看,春季主要是肺結核的高發期。 每到初春,結核病防治所診室里患肺結核咯血的病人就會比其他季節多。咯血是肺結核常見癥狀之一,約1/3左右患者在患病過程中有過不同程度的咯血,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忽視了預防。事實上,注意預防,把誘發咯血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是有效的。對于肺結核患者來說,首先要注意氣候與該病的關系。初春乍暖還寒,早晚氣溫偏低,要注意保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睡過熱的電熱毯或火炕。生活要有規律,起居有時,鍛煉適度。飲食應清淡、富有營養、易消化。
當病人發生了痰中帶血或少量咯血時,病人要絕對臥床休息。進流食或半流食,不宜高熱量飲食。排除誘發因素,積極止血,對癥治療。有時病人突發大量咯血,這時應立即送病人到離家近、條件、設備好些的結核病防治機構診治。病人側臥位,頸部傾斜于床邊以利于血液的咯出。病人不要深呼吸、屏氣,不可將血咽下。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刺激性劇咳。專家表示,在咯血治療期間,無特殊情況,不必停用抗結核藥。
信報記者 王曉鷗
【名詞解釋】
什么叫“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種用來預防兒童結核病的預防接種疫苗。接種后可使兒童產生對結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于這一疫苗是由兩位法國學者卡邁爾與介蘭發明的,為了紀念發明者,將這一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定名為“卡介苗”。
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已將卡介苗列為計劃免疫必須接種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種的主要對象是新生嬰幼兒,接種后可預防發生兒童結核病,特別是能防止那些嚴重類型的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接種卡介苗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卡介苗接種被稱為“出生第一針”,所以在產院、產科新生嬰兒一出生就應該接種。如果出生時沒能及時接種,在1歲以內一定要到當地結核病統治所卡介苗門診或者衛生防疫站計劃免疫門診去補種。兒童要防癆,快種卡介苗。
世界防治結核病
日歷年主題
1996年主題:我們面臨結核感染的危險
1997年主題:防治結核病,人人保健康
1998年主題:結核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實行歸口管理,有效控制結核病
1999年主題:依法控制結核病,防止結核病蔓延
2000年主題:動員全社會共同關注結核病
2001年主題:積極發現、治愈肺結核病人
2002年主題:遏制結核,消除貧困
2003年主題:人類與結核病,DOTS治愈我的病,也能治好你的病
2004年主題:控制結核病讓每一次呼吸更健康
2005年主題:防治結核,早診早治,強化基層
下一篇:咳嗽超過兩三周當心結核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適量攝入脂肪可防孩子發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