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一提到寶寶牙痛,媽媽們會自然地想到寶寶是不是有蟲子牙了,也就是醫學上說的齲齒。但有些時候寶寶牙痛并非是齲齒引起的。除了齲齒,還有哪些情況會引起寶寶“牙痛”呢?都有哪些癥狀呢?遇到這些情況父母又該如何處理?下面,天津新世紀兒童醫院口腔科醫師張鑫將就一些常見的非牙源性“牙痛”病例進行分析,讓各位寶媽以備不時之需!
關鍵詞:出血、小水皰
病例1:我們家言言已經2歲3個月了,5天前曾經發燒,這幾天總是哭,也不怎么吃飯,一檢查才發現寶寶嘴里牙齦紅腫,還伴有口臭的現象,這是怎么回事?
●臨床檢查:牙齒無齲洞,多處牙齦紅腫,牙齦乳頭尤為嚴重,觸之易出血。這是典型的皰疹性口炎的表現,是由于感染皰疹性病毒所引起的。發病往往在發熱后,好發于唇紅部及鄰近口周皮膚和口腔黏膜。除上述臨床表現外,有時口腔黏膜和舌表面會出現小水皰或潰瘍。寶寶發病常因拒食啼哭才被發現。
●專家建議:嬰幼兒一旦出現皰疹性口炎,居家護理尤為重要!這種情況首先可以給寶寶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藥物;同時還要保持口腔清潔,勤喂水,禁用刺激性藥物和食物,飲食以微溫或涼的流質或半流質為宜,以減少刺激。必要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口腔局部用藥。
關鍵詞:無齲齒、冠周牙齦紅腫
病例2:寶寶6歲,最近總說后槽牙疼,連吃飯都困難了,這可怎么辦呀?
●臨床檢查:患兒全口乳牙無齲齒,右第一恒磨牙萌出2/3,冠周牙齦紅腫,探診易出血,齦瓣紅腫并覆蓋牙咬牙合(合)面。這是萌出性牙齦炎,多由于牙萌出時牙齦不適,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觸摸或咬嚼而致牙齦黏膜損傷所致。嚴重時可引發冠周炎和冠周膿腫。
●專家建議:改善口腔衛生,局部沖洗,涂碘甘油等外用藥。平時家長要注意寶寶的行為,對不正確和有害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另外,媽媽們也要按時給寶寶更換牙刷,以每1-3個月換一個為宜。寶寶牙刷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會在表面積聚大量的病菌,病菌很容易造成牙齦擦傷處出現發炎癥狀,而且刷毛卷曲也很容易擦傷牙齦。
關鍵詞:牙齦乳頭紅腫
病例3:軒軒4歲,右上后牙痛已經2天了,沒有其他的癥狀。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臨床檢查:右上第一、二乳磨牙之間有食物嵌塞,牙齦乳頭紅腫。牙齒鄰面未見齲洞。這是由于食物嵌塞所引起的局限性牙齦炎。由于頜骨發育接觸緊密兩牙之間出現縫隙,容易食物嵌塞,常此下去兩鄰牙容易形成齲洞。
●專家建議:解除嵌塞原因,去除嵌塞食物,局部涂碘甘油,癥狀即刻會好轉。除此之外,媽媽也要給寶寶養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等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要學會用牙線去除嵌塞食物。寶寶太小時阿姨或家長可以幫忙。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也是有效預防局限性牙齦炎的好方法。首先將牙刷放在牙齒的牙齦部位,先橫刷,再按照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的方法刷牙,每次按照一定順序如從左到右,刷完牙齒外側,再刷內側,最后刷牙齒的咀嚼面。寶寶每個面的牙齒需要刷8~10次,刷完全部牙齒需要3分鐘左右。按照正確的刷牙方法保護牙齒,就能把寶寶的牙齒疾患扼殺在搖籃里!
這3個都是典型的非牙源性疼痛的例子。如能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會大大減少發病的幾率。同時家長也要定期帶寶寶到兒童口腔科做口腔篩查,檢查寶寶牙齒發育及健康情況,從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防止牙齒疾病的惡化。
下一篇:寶寶背部凸起須警惕先天性脊柱側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兩歲燙傷,長出巨大“鬼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