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小敏1歲了,白白胖胖,小嘴巴、高鼻子、娃娃臉,很逗人喜愛。美中不足的是小敏的“斗雞眼”影響了面容的美觀。這可把小敏父母急壞了。經過咨詢醫生才了解到:由于小敏長得漂亮,家人和親戚好友都喜歡近距離凝視她、逗樂她,常在寶寶眼前晃動各種五顏六色的玩具,夜間睡覺時床頭燈會開得很亮,看電視時小敏喜歡在大電視機前近距離地看娃娃節目等,所有這些都可能是形成“斗雞眼”的誘因。
“斗雞眼”即內斜視,那么小兒內斜視的生理病理基礎是什么呢?斜視有內斜、外斜、先天性、后天性之分。小兒一般后天性內斜視比較多見。
生理性內斜視是正常的
眼球上下左右都有數條被稱作“眼直肌”的條帶狀肌肉,作軸點固定,以確保眼球的正常位置。同時為視物需要,隨著不同方位肌肉的收縮松弛,眼球可以作各種方向的轉動。眼球的活動受大腦神經系統的支配,當需要看清眼前近的物體時,除了眼晶狀體的調節外,眼內直肌收縮、眼外直肌松弛,眼球就會向鼻側內轉,反之眼球就向顳側外轉。正常嬰幼兒眼外直肌的發育略遲于眼內直肌,其舒縮功能較眼內直肌稍差,所以小兒可表現為輕微的內斜視。當2~3歲左右隨著眼外直肌發育成熟,這種生理性內斜視也就會隨之自行糾正了。
內斜視是可以矯正的
小兒如果長時間近距離視物,容易使眼外直肌疲勞,如不及時糾正會導致功能喪失,就會遺留下永久性的內斜視。斜視除了影響小兒的面容美觀,更會導致視力減退、近視、弱視。臨床發現,近幾年嬰幼兒內斜視的發生率有明顯上升趨勢,而且都有類似小敏那些誘發因素。因此年輕媽媽們要對內斜視提高警惕。輕度內斜視主要從生活中正確用眼來糾正。要避免長時間、習慣性地近距離用眼,包括主動性用眼(如看電視)和被動性用眼(如近距離逗玩寶寶、近距離懸掛彩色玩具等)。
矯治:讓小兒遠距離視物,鍛煉眼外直肌的收縮能力,每天讓小兒在陽臺上向遠處看一段時間。
逗小兒玩耍時,無論是眼神還是玩具等都要與小兒眼睛保持一定的距離,至少要有50厘米的距離。寶寶床上懸掛玩具也要保持50厘米遠。
要經常更換小兒睡覺位置和玩具的懸掛位置。
床頭燈不要長期固定一個位置,要經常換位。
新生寶寶、1歲內小兒有輕微斜視不一定需要就醫,注意糾正就可以了。學齡前期明顯的內斜視兒童一定要及早就診,配戴眼鏡糾正近視、弱視。嚴重的內斜視需要經過手術矯正。
小敏父母在醫生指導下,經過對小敏嚴格的用眼訓練矯治,孩子2歲時內斜視已有明顯改善,“小斗雞眼”變回小美女了。(文/蘇 淵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兒科教授)
下一篇:自行矯正脊柱側彎當心誤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冬季止咳祛痰須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