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腹瀉病是一種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為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把腹瀉病控制列為全球性戰略。小兒半歲到2歲年齡是腹瀉病高發年齡。
孩子患腹瀉時,首先是大便性狀有改變,呈稀便,水樣便,粘液便或膿血便,大便次數比平時明顯增多。病程在2周內的,稱急性腹瀉;2周到2個月的為遷延性腹瀉,病程在2個月以上的慢性腹瀉。根據病因不同,又可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腹瀉。輕型腹瀉,無脫水,無中毒癥狀;中型腹瀉,有脫水及輕度中毒癥狀;重型腹瀉,則有重度脫水及明顯中毒癥狀,如:煩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蒼白,高熱或體溫不升,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等。
孩子患了腹瀉病要及時到醫院治療,治療原則為預防脫水,糾正脫水,繼續飲食,合理用藥,有脫水時先給予口服補液糾正脫水。這就要求家長積極配合,給小兒服足量的液體以預防脫水。口服液體可以在醫院開口服補液鹽,簡稱ORS。1包加500毫升水,代茶飲。(新生兒慎用ORS。)沒有口服補液鹽,可自制口服液體。方法是:米湯500毫升+細鹽1.75克(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水500毫升,煮2—3分鐘,4小時服完。以后可繼續服,能服多少服多少。繼續飲食,不必禁食。
如經上述口服補液治療3天內,腹瀉無好轉,腹瀉次數增加,不能正常飲食,頻繁嘔吐、口渴明顯,糞便帶膿血,應到醫院治療。遷延及慢性腹瀉更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治療。
下一篇:“冷過敏”是對冷“過敏”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眨巴眼”,是病還是壞習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