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對于孩子的“問題”,又該如何處理呢?下面我就根據自己當前的認知,向家長推薦以下幾個針對性的策略:
尊重與包容
對于那些發展性的問題,我們要理解和包容孩子。比如,孩子的所有權意識發展后,可能會出現一個“護東西”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如果我們關于分享的引導不能產生效果,就要尊重孩子的所有權意識,而不是強迫他們分享,否則他們習慣了權利被“剝奪”之后,可能長大后就不懂得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再比如,孩子的想象力發展后,可能會出現一個因為分不清想象與現實而說謊的階段。這個時候,我們不要急于責備孩子,而應尊重孩子放飛想象的自由,理解他們,等孩子的心智發展到可以明確區分想象和現實的時候,因這種原因產生的說謊行為自然會消失。
疏導與引導
有時候孩子出現問題,是由于不懂得社會規范的要求或問題解決技能不發展所致。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妨不失時機地向孩子傳授社會規范或引導他們發展問題解決技能。比如,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由于交往技能的局限,很容易出現用“打人”來解決問題的行為,我們在處理爭端時就要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想辦法,用什么方式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甚至直接教孩子解決當前問題的技能。
規范與限制
有時候,孩子出現問題,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判斷自身行為的適切性。這個時候,我們要明確地給出我們的規則,以便他們明確行為的界限。比如,處于空間敏感期的孩子,可能喜歡到處探索,常常這里摸摸、那里動動,卻不知道什么東西是可以動的,什么東西動了會有危險,所以可能會出現隨手去動插座等危險物體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明確限制孩子,遭到限制的孩子可能會因行動自由受限而大哭大鬧,但這種哭鬧是一種健康的痛苦,哭鬧之后,他們會漸漸明白自身行為的界限。
共情與傾聽
有些問題可能比較棘手,特別是對于那些處于執拗敏感期的孩子來說,我們的教育干預,特別是限制,可能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失去了對周圍環境的掌控,進而出現大哭大鬧甚至撒潑打滾的行為。這個時候,如果其他策略都無法奏效,我們就認真傾聽孩子的宣泄吧!
下一篇:孩子,在“問題”中成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謹記23條黃金育兒法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