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育兒的首要目的都是培育下一代,但是其方法則東西方大不相同。最為不同的一點就是,西方人從孩子很小時就試圖培養他們成為獨立自主的人;與此相對,在東方人的觀念里,感情上則允許對孩子溺愛,因此較難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讓剛出生的嬰兒獨自睡在上鎖的房間,父母則享受自己的夫妻生活,這是西方式育兒的極端事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即使家庭和睦,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也難以培養出孩子天然的愛心。
最近,在歐洲和美國,開始有人指出過早讓孩子獨立的弊端。人們逐漸認識到應該更多地關注對孩子的“心靈”和“情感”的培育。
在這一點上,東方——例如日本,與西方截然不同,父母和孩子排成“川”字形睡在一起,孩子哭鬧時就立刻抱著撫慰,這是一種充滿人性關愛的教育方式。
但另一方面,長期隨意地對孩子哺乳,會造成孩子過于依賴母親。雖然有利于培養母子情感,但若不知掌握分寸,就會流于對孩子的溺愛。尤其是在出生率不斷下降的日本,會導致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并可能出現過分寵愛孩子的弊端。
曾聽說東京的小學生離開父母去外地旅行時給家里打電話說:“媽媽,有蚊子怎么辦呀?”在獨生子女不斷增多的今天,我們迫切需要冷靜地控制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獨生子女的父母應該考慮到在孩子成年后,年老的自己總有無力照顧孩子的那一天。
應該有意識地把孩子培養成為獨立自主的、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雖說如此,但也不必一味地嚴厲批評孩子和干涉孩子的自由,也就是說在孩子獨立自主的過程中父母不要過多干預。
近來引人關注的一件事是發生在地鐵上的一幕:已經是小學生的孩子坐著,而母親卻站著。這顯然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3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在地鐵內站立并保持平衡了,而且地鐵內還常常可以看到小學生模樣的孩子無視站立在一旁的老人,一邊霸著座位一邊得意地喊:“媽媽!我找到座位了!”其母親也理所當然地一屁股坐下。這樣的場面多少會令人嘆息。
日本的父母會放任孩子這樣做,而在西方,尤其是在對言行舉止要求甚為嚴格的德國,這樣的寵愛是不允許的。德國人在家中受到嚴格管教的同時,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的教育也是首屈一指的。孩子長大成人后,非常排他的國民性傾向也應該與此不無關系吧。母親不應只是考慮家人的利益,言行舉止還應該顧及他人。僅憑這一點,孩子的行為就會變得大為不同。
遺憾的是,現在的日本父母似乎欠缺培養孩子“心靈”和道德觀念的意識。現在,年輕的母親們對胎教和早教過分熱衷,不就是這個問題的外在表現嗎?對孩子過分疼愛就會只關注自己的孩子和家人的利益,從而陷入嬌寵孩子的誤區。
把培養西方式的獨立精神的育兒方式與注重東方式的情感培育的育兒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偏不倚,才為上上之選。
思及“心靈育兒”,就我的經驗來說,若不抱持東方式的“無私之心”則無法與孩子傾心交流。
例如,按照西醫的思維,醫生只是簡單地將孩子當作患者或治療對象。面對這種情形,孩子肯定不會聽醫生的話。倒不如忘記自己的醫生身份,拋棄給予孩子治療或教訓他的態度,一對一地“真心”面對,那么孩子也會坦誠地與你交流。
我的這種精神,是高中時代,從在故鄉熊本遇見的一位著名禪學老師——澤木興道先生身上學到的。當時我已經決定去東京學醫并立志成為一名醫生。澤木先生曾這樣對我說:“若是成為了一名醫生,就要忘記自己的醫生身份,沒有任何成見地與患者交流。”倘若我年輕時沒有遇見澤木先生,并得到何為“無欲”的教誨,我的人生或許會是另一番模樣。
成為兒科醫生后,我也有過嫌惡甚至粗暴對待正在治療的孩子的時候。此時,為之苦惱的我便會想起澤木先生的話,忘記自己是一名醫生,試著心平氣和地面對孩子。不可思議的是,孩子們也會平靜下來,不再哭鬧。按照西方人的觀念,這是很難辦到的吧。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時,東方式的精神是必要的。
在如今這個為了教育孩子而煞費苦心的時代,我們應該再次想到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東方式精神。這絕不是“溺愛”,而是希望把“無欲”和“無心”的精神活用到今后的育兒實踐中去。
下一篇:20條家庭的“金科玉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庭的實質是改變自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