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朋友們在一塊聊起美國人與中國人的差別,都覺得對待孩子的職業選 擇的態度,可能是中美父母差異最大的地方。
我們小區聚會時,有個鄰居請大家推薦一個清理壁爐煙囪的公司,另 一個鄰居馬上說她兒子就在專門清理煙囪的公司工作,還特意把兒子名字寫下來,讓鄰居打電話時提她兒子的名字,這樣公司就會讓他來干。鄰居 說起兒子非常自然,熱心為孩子拉生意,一個勁夸兒子干活非常認真仔細,說很多老客戶都回頭找他。我們社區是比較典型的中產階級階層,這 個鄰居家男的是律師,女的在醫學院負責招生工作,在中國這樣的家庭大概不會讓自己孩子以清理煙囪為職業的。
有個朋友正在大學里讀會計專業,她講了他們學校校長兒子的故事。據說那孩子從小看著垃圾車滿街跑,覺得收垃圾的工作很“酷”,高中畢業后不想上大學,真的就去申請垃圾公司的工作,天天跟著垃圾車挨家挨戶收垃圾。從理論上講,自食其力的人都應該被尊重,職業沒有高下之分、貴賤之分,不過我們中國人往往會把工作分成三六九等,知識分子對于孩子的期望至少也是繼續當知識分子,兒子是垃圾工會讓很多人覺得沒面子。可這個當大學校長的爸爸提起他兒子和兒子的工作非常自然,并沒有覺得自己孩子“不成器”,或者覺得兒子讓自己丟面子了。
還有一個朋友的博士生導師是美國科學院的院士,在專業領域內可謂世界聞名。他的女兒一直在私立學校讀書,成績優異且有極高的繪畫天分,高中時的畫作就被畫廊展覽拍賣。高中畢業時她被包括普林斯頓、耶魯在內的幾所名校錄取,她自己選擇去了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校,只因為該校有一位她仰慕的藝術家。父母興高采烈地送女兒上大學,毫無孩子舍棄名校的遺憾之感。女孩藝校畢業后沒有去當畫家,而是和朋友一起到非洲去做志愿者了。幾年后她返回藝校讀研究生,繼續專業學習。父母任她折騰,提起女兒除了自豪還是自豪。而他的兒子竟然連大學都沒有讀,高中畢業后和幾個年輕人自組樂隊四處表演,父親的辦公室里到處擺著兒子表演的照片,提起兒子就滔滔不絕地向人介紹他都到了哪些地方演出。
學生們曾經問起過他,為什么他的兒女都沒有像他一樣成為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導師說自己之所以當科學家是因為從小就喜歡,興趣在此,而兩個孩子都對科學不感興趣。他說在孩子年輕時,他不希望他們去考慮功名利祿這些事情,而是要隨心所欲、追隨自己的熱情去做喜歡的事情。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喜歡才有可能做得好,即使沒有了不起的成績,他們一直都在享受人生,還是賺到了。
另一個朋友認識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家。不管生意上的事情多么忙,這 位父親總是抽時間參加兒子的童子軍活動,接送兒子去踢球,參加兒子的家長會,不錯過兒子成長的任何一個階段。然而,他卻在孩子上什么大 學,從事什么職業這些在我們看來是最重要的人生選擇上撒手不管,連人生方向都不給孩子指一指。
他兒子高中畢業前陪同學報名參軍,被招兵的人“忽悠”得熱血沸騰,當場也跟著報了名,就這樣跑去參軍了。退役后,上了一所普通大學混到畢業,到處打零工又混了幾年,到了三十歲的時候他似乎開竅了,對事業什么的開始關心了,就半工半讀拿了一個MBA學位。在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工作過,到三十六歲才回到父親身邊,開始接手家族的生意,逐漸地掌管大局。
朋友曾問這位企業家,為什么在孩子年輕時不給他一些建議和指導呢,讓兒子白白浪費了那么多年的時間?企業家很奇怪地問,這怎么叫浪費呢?
沒有誰的生命是被浪費的!孩子的每一個經歷都是自己選的,都是他的人生體驗,都是屬于他自己的財富,何況他一直過得很快樂,很充實。
美國父母在意的是孩子是否過得開心,他們不用孩子的成功來為自己 增光,也不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他們給孩子一個輕松快樂的童年,也允許他們選擇不同的人生路。
我們中國父母對待孩子的職業選擇是什么態度呢?
有網友給我來信說孩子明年要考大學了,想咨詢一下美國現在哪些專 業就業前景好,她說如果孩子大學讀對了專業,以后無論是就業還是出國留學都具備優勢。我回答她孩子要學的專業不應該問別人,要去問孩子, 看看孩子的興趣、專長在哪里。她說:孩子懂什么,這么大的事兒父母要做主把關才行啊!
很巧最近美國的一位華人朋友家也發生了和孩子選專業有關的事情,他的兒子今年上大三,暑假回來和父母商量想改專業。
申請大學的時候父母幫孩子選的是環境工程專業,因為父親就是從事這一行業的,專業前景很好。父親已經在這個領域里干了半輩子,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建立起了廣泛的人脈,對孩子日后事業上的發展會有強大的助力。可孩子念了兩年接觸了專業課之后,覺得對這個專業一點興趣都沒有。
他在高中時參加過戲劇社,對舞臺表揚充滿了渴望,在高中畢業匯報演出的話劇中擔當了男主角,自己感覺特別好,同學老師對他也是褒獎有 加。報考大學時他流露出想去學戲劇的意思,父母聽了覺得簡直是笑話,他們說:“一個男孩子去搞什么戲劇!那也叫正經職業?”
孩子上大學之后也參加了戲劇社,排練演出漸漸變成了他最熱心的事情,這越來越堅定他去學戲劇的決心。于是,這次回來再次和父母攤牌,結果雙方吵得不可開交。父母堅持男孩子應該學一門實實在在的技術,父親諄諄勸告兒子說:“老話講,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傍身,要靠技術吃飯,走到哪里到什么時候都不怕沒有飯碗。中國現在重視環保,需要大量技術人力,你以后自己辦公司也好,到大公司去做也好,何愁工作前景。”孩子認為自己喜歡的專業一定可以學好,將來可以到好萊塢、到劇團和電視臺當編劇、導演、劇務、演員……總之在許多領域里都可以發展,也有前景。
他們誰也說服不了誰。男孩子后來不管不顧地表態:“不管你們是否 同意,我都要改!我改定了!”父親氣得怒發沖冠,殺手锏拋了出來:“你要改!好,把前兩年我們給你付的學費先退回來再說!以后的學費我們也都不管了,你愛改什么就改什么去!”
孩子被這句話打倒了,眼圈泛紅,再也說不出一句辯駁的話來,第二天一大早他開車返回了學校。
回到學校他就去打工去了,白天在咖啡館里干,晚上在餐館當服務員,每天都要干到下半夜。他跟好友說先把下學期的學費賺出來再說,生活費不夠的話等開學后一邊上課一邊打工,欠父母的錢慢慢想辦法還。
父母在家里也著實不好過,嘔心瀝血地培養孩子到成人,上了大學,現在竟然這樣不聽話,一意孤行,心里是又生氣又擔心。
我勸解朋友兩口子,孩子如果真的不喜歡做技術工作,還是同意他改專業吧。畢竟他已經成人,也是經過兩年深思熟慮后的選擇,他一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是很痛苦的一樣事,我們幫孩子把關,最終還是希望孩子能夠生活得快樂,能夠幸福,別人眼里再好的工作如果孩子自己干得沒意思,對于他就不是個好工作。再說如果父母堅持不同意,孩子不好好學,不能畢業,還不如同意他學個喜歡的專業,因為喜歡他會學得好,那也是“技”,也能傍身。
我們父母對于自己從事的行業很了解,而對于其他專業的認識卻有很 大的局限性,也不具備前瞻性,就像二三十年前的中國,有多少人明白互聯網?誰會知道與互聯網相關的專業現在會這么熱?孩子自己選的專業也許更有前途呢!
我提到父母為孩子選專業,孩子不好好學畢不了業并不是空穴來風, 而是看到過這樣的例子。認識一個孩子是被爺爺逼著學生物的,這位爺爺是國內生物界的大拿,學部委員,讓兒子女兒都學了生物,現在兒女都在國外做相關的工作。老爺子給唯一的孫子指的路也是要繼承祖業。這個孫子卻喜歡做機器人,在高中時代表學校參加過機器人設計大賽。上大學時這孩子被爺爺和父親兩輩人逼著選了生物專業,他入校后自己又選了計算機當做輔修,不知他是消極抵抗還是真的學不好,和生物相關的課程大都不及格,輔修的課程卻門門得A。兩年后學校發來通知說,如果他的專業課再不及格就得退學了。父母不得不同意他將專業改成了計算機編程。他多花了一年時間才積夠學分畢業,畢業后被一個專門研究機器人的公司錄用,很快就擔任了項目經理。每次見面都覺得這孩子意氣風發的,聊起他的工作來那是談笑風生,滔滔不絕。
我有個遠房親戚,他們家是從中國臺灣移民美國的,獨生兒子天資聰 穎又聽話。從小音樂、繪畫、體育、中文學了個遍,樣樣出色,成績更是一直拔尖,以他們高中第一名的成績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四年后,在父母 的堅持下,到約翰? 霍普金斯醫學院學醫,畢業后他申請到紐約一家大醫 院當住院醫生。
霍普金斯醫學院和哈佛醫學院齊名,在美國的醫學院里數一數二,是 非常難進的學校。當時他被錄取時親朋好友都高興得不得了。父親希望他將來可以當個外科醫生,收入好,地位高。
可就在完成了醫學院的學業、當了兩年的住院醫生,再過兩年就可以 進入專科訓練的關頭,他寫信告訴父母,他越來越覺得自己的興趣不在于此,他決定不干了!然后,他不理會家里的“大地震”,不去醫院上班了,跑去紐約參加動漫制作的學習班,邊學邊干。
其實這個年輕人從小就顯示出在繪畫方面的天賦,對計算機程序設計 也是無師自通,在高中時還得過程序設計方面的獎項。但是因為他在各個方面都太優秀了,真正的興趣和特長被掩蓋了。父母一門心思就想培養他 當醫生,這在他們那一輩人眼里那是最好的職業。父母比較強勢,而他一直是個聽話的孩子,從小到大基本沒有自己做選擇的余地,就被父母一步步推上了當醫生的道路。
但他打心眼里不喜歡每天面對鮮血、疾病、死亡和患者那一張張痛苦 的臉,他更喜歡在電腦上創造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和景象。
他說,做著不喜歡的工作,每天都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有一天連續值班二十四個小時,晚上他走出醫院大門,看著漫天的繁星閃爍,覺得自己好像行尸走肉一樣,心里想著這樣過下去生活一點希望都沒有了,良辰美 景與他一點都不相關。他當時反問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勉強自己?一輩子難道就在這種絕望中度過嗎?
在他終于做出放棄醫生這個職業的決定的一剎那,他說,仿佛全身的枷鎖一下子被打破了,整個人都舒展了開來,天都變得又高又藍了,那種輕松愉悅不能用言語形容。他唯一的遺憾是自己優柔寡斷,耽誤了十年的時間,精力最充沛的青年時光被用來強迫記憶那些醫學知識了。
父親當時聽到消息氣得大罵他孽子,罵他“幼稚”和“肆意妄為”。他 怕挨罵,放棄做醫生后,好長一段時間都不回家,也不接父母親的電話。
母親和親朋好友說起這事就抹眼淚,說我們這是人財兩失啊!幾十萬的學費打水漂了不說,兒子的影兒也見不到了。
后來他成立了自己的動漫工作室,一開始接些小活,后來接一些大公 司的活,再后來一直和迪士尼公司簽約,然后工作室被迪士尼收購了,他的身家暴漲,已達到一名外科醫生一輩子也達不到的水平。他父親依然對于他從事的“旁門左道”的職業不能茍同,不過在周圍人的艷羨中開始慢 慢地接納他,已能和顏悅色地跟他正常溝通了。
他工作起來很辛苦,忙起來常常是幾天幾夜連軸轉,但他樂在其中,天天像上了發條一樣。
我想,即使他的動漫公司沒有被收購,他的收入有限,他棄醫學動漫的選擇依然是正確的,因為他從事著自己真心喜歡做的工作,他在快樂地生活。
一個人在做自己喜歡而不是別人期望他過的人生,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也才更有可能做出成績。父母最終是希望孩子生活得快樂幸福,所以要想開些。孩子學什么專業,做父母的可以給孩子提供參考意見,但是最后還是應該由孩子自己做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吧,即使有時候這選擇看著有點“不靠譜”,也許孩子會因此走了些彎路,可他終會找對方向,會擁有充實而快樂的人生。
讓孩子不背負父母的期望去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我們可以給孩子的自由和幸福。
本文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授權摘自《用接納成就孩子的一生》
下一篇:不會說“謝謝”的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教勿走偏:孩子的12大禁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