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孫云曉: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傾向于喜歡乖巧聽話的孩子,導致許多中國父母為了孩子能夠得到學校等各方面的認可,而努力把孩子塑造成聽話懂事的孩子。但看您的書,好像敢于突破規則的孩子更容易獲得專念。那么對于那些已經習慣墨守成規的孩子,如何讓他們擁有專念呢?
蘭格:如果父母有專注力,則孩子也更可能有專注力。要讓孩子們知道每一個問題都有很多種答案;要讓孩子們知道父母的愛是永恒的,但世事是在變化的;要讓孩子們知道他人的評判可能是無心的,錯誤有時是件有趣的事。如果別人對你很友善,規則也是可以接受的,那么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遵從。同理,如果孩子們感到被尊重,他們沒有理由去頂撞你或做出不端行為。
有趣的一點是,給孩子們自由恰恰是讓他們更守規矩的一個好方式。
孫云曉:您在書中強調人們要更加注重做事情的過程所帶來的快樂,而不要僅以結果為導向,這一點我深為贊同。對于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來講,愛學習比學習好要重要得多。但是,許多父母還是懷有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所以在孩子剛上小學時就特別在意孩子的考試成績,他們也不知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如何利用專念讓孩子更好地享受學習的樂趣?專念能否讓孩子在享受學習的同時擁有良好的成績?
蘭格:的確,雖然受教育的經歷使孩子們獲得了回報,但他們通常沒有從這些經歷中體驗到快樂。他們的不快樂可能緣于某些學習神話,例如“先學習,然后再玩”。在學習過程中,聰慧的孩子們學會了延遲滿足。為什么學習本身不是令人滿足的?如果學習不能令人滿足,那怎么能讓它變得令人滿足?如果死記硬背是一種令人生厭的準備考試的方式,那是否有更高效、更令人滿足的學習方式?
如果孩子們能更專注地學習,他們會更享受學習的過程,并且記憶所學知識的效率更高。專注地學習能幫助孩子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成績和娛樂并不沖突。
孫云曉:性別差異是教育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男孩與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擁有不同的特點,這些差異需要我們在教育方式上“因性施教”。那么,在專念的學習和培養方面是否存在著性別的差異呢?
蘭格:我不認為存在很大的性別差異。女性可能很有專注力,因為她們在做事之前會有更多的思考,雖然這可能會導致她們看起來不夠自信。而在大多數文化環境下,男性被給予更多的機會,這可能使他們更懂得多角度去看問題。
孫云曉:中國的家庭教育越來越注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許多孩子的問題其實根源是父母的問題。就像您在書中所講的,潛念會讓我們犯很多錯誤,造成許多問題。如果說改變孩子要從改變父母做起,為了避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因為潛念而造成問題,父母應該怎樣做?
蘭格:父母需要意識到孩子的行為都是有理由的。要想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其所處的狀況,父母首先需要尊重孩子。獲得尊重的孩子會更少感到害怕,同時,父母和孩子都會變得更有專注力。
另外,父母和老師要意識到,很多我們自以為是的事情其實不一定是正確的。像“熟能生巧”、“倒背如流”、“對抗遺忘”、“非錯即對”這些理念也許都有問題。我們也應該學會提問,多問為什么,而不是全然不假思索地接受。
任何專念的行為都包含三個特征:不斷創造新類別;對新信息持開放的態度;確信視角不止一個。相反,潛念的特征是:局限于舊有的類別;妨礙人們注意新跡象的自動化的行為;透過單一視角采取行動。通俗地說,潛念就像自動駕駛。
本文由湛廬文化授權摘自《用心教養》
下一篇:四個方法出優秀文雅的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拼爹”要不得“拼媽”也要適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