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教出孩子好情緒的關鍵
每個孩子一定都有情緒,情緒發展的教養重點在于“情緒自我管理的能力”與“情緒是否有逐漸成熟的跡象”。兒童表達情緒的方式從原始到復雜,一般來說,六個月的孩子就知道可以用生氣制約媽媽;兩歲后的孩子就會大量地說“不要”,來拒絕爸媽的要求;四歲孩子的壞脾氣,經常帶有測試大人底線及挑戰規范的心理層次;六歲以后的孩子,則非常重視同儕的眼光,大量的負向情緒行為可能都來自于學校及團體。
兒童情緒發展成熟速度的快慢通常因人而異,而成熟程度則倚靠后天環境的培養。生氣是人類的基本情緒,“愛”生氣這件事則與后天的家庭教育及教養有關系。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中提出,孩子在發展主動探索時,若得到正面的贊賞,能夠有效增強孩子的主動動機,有助于孩子發展健康的情緒;相反的,如果照顧者無法理解孩子的行為是在探索,而大量禁止或責罰,孩子便容易產生挫折感并延長負面情緒停留的時間。
生氣也是一種情感的傳遞,是兒童的“原始語言”,連嬰幼兒都能以強烈的情緒來表達他們的需求和感受。因此,了解孩子生氣的背后的特殊原因,才能跟孩子有效的溝通。很多家長在第一時間總是對孩子說:“你看,你又愛生氣!你又亂發脾氣了!”其實,這也是對孩子人格貼標簽的負面作法,真正正確的作法是對事不對人,不在第一時間用不正確的言教批評。
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理論經常被拿來討論負面人格的養成。這個理論是說,一個孩子如果長期處在大量被批評的環境下,就會像一個廢棄的房子,本來只破了一扇窗,但過沒多久,你再去觀察其他窗戶也都被破壞了!在我引導家庭處理教養問題的這十幾年來,真的發現不少年紀較大的孩子都會在評估的過程中跟我說這句話:“反正我就是爛!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他們在成長的環境中,缺乏大量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如果你覺得這只出現在學齡以上的孩子,那就錯了!很多五歲的孩子被爸媽拎來找我,就是因為在幼兒園或平常愛生氣、不配合、不合群,整天被老師批評!其實這些幼兒行為,都跟這群心智已經漸漸成熟的孩子容易放棄自己、變成低自尊及愛生氣有關。所以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盡量避免過度壓抑孩子情緒的流露,提供傾聽溝通的環境,適度地引導孩子學習以適當的方式去表達心中的感受。此外,孩子學習情緒的方式,也可以透過家庭成員的角色扮演,提供大量的練習。為了孩子往后有較為健康的情緒發展,主要照顧者最好也具有安定的情緒,因為近十年已有大量腦科學研究證實,情緒是會感染的。生氣的情緒,當然也會傳到幼兒身上,被大量的模仿與學習。
“生氣”,是孩子在自己的需求不能實現或被否定時發生的,也是孩子最常表現的一種天生的負面情緒。例如:他的要求未能實時滿足,他的行動受到阻止,又或者與別人爭玩具,被人搶走心愛的玩物,玩游戲時與玩伴意見不一樣,這些情境都會使兒童感到挫敗、生氣。父母必須適當介入,公平地當仲裁者,避免孩子經常性地利用生氣這件事,去尋求主要照顧者的關心。孩子的情緒并非不能改變,父母正確的教養,有絕對的影響力。
大腦小百科
腦中的情緒總管是皮質下的杏仁核,而掌管重要思考的大腦皮質,邊緣系統的海馬回、視丘等結構,也會同時參與情緒的調節。新近研究發現,透過后天情緒訓練,可改變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分泌與功能鏈接,進而提升孩子EQ。
孩子生氣類型對應的人格特質
①默默生氣型:消極對抗,容易放棄,不容易對事情負責。
②大哭大鬧型:處理事情沒耐心,挫折忍受度也較低。
③打人摔東西型:容易動手來解決社交上的挫折。
如何培養孩子適當地表達生氣
①
同理孩子,跟孩子說:“爸爸媽媽知道你非常生氣。”
②進行陪伴,讓孩子有安全感,并有表達的機會。
③教孩子一同設立正確情緒宣泄的方法(跑步、打球,甚至揉報紙……)。
④等孩子較穩定,帶領孩子分析令他生氣的事件(注意!很多家長及老師太早介入,反而讓孩子說不清楚而更生氣)。
⑤帶著孩子想一想下次的問題解決策略,并幫他補充,例如提醒孩子不可以傷害他人、自己及物品等原則!
兒童情緒發展里程表
下一篇:上班族父母避開7大誤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輕易“被拐”是安全缺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