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回家路上,家人一路很沉默,最后我爸爸對我們說:“對這個孩子,我們家里人要付出更多的愛和耐心。”
13 年的陪伴,兒子和我始終是彼此的精神支柱。在親子關系上,我們從沒有出現過激烈的對抗。這讓許多朋友羨慕不已,問我有什么秘訣。
我能給出的最簡單的答案,大家都知道。一個是愛,世界上家人的愛是最無私而富有能量的,它可以創造奇跡;另一個就是耐心,這個世界上最該得到你耐心的是你的家人,尤其是你的孩子,它同樣可以創造奇跡。
現在程杰表現優秀,大家都說他是天才,但其實小時候,他學會說話的時間很晚,到一歲半時除了會發“爺”這個音外不再開口。所以,他快到兩歲還不愿意開口說話的時候,我們只得帶他去醫院做檢查。檢查完了大夫說,這孩子是后天性自閉癥。
我一聽就蒙了。這孩子怎么會是自閉癥呢?他雖然不說話,但不到 7個月的時候會說“爺”啊?他也很懂事呀?比如,我累了的時候,喜歡躺在沙發上,只有一歲多一點的孩子會蹣跚小步走過來,拿一個小毯子蓋在我身上,又拿他的小奶瓶放我嘴邊。雖然不開口,但那意思分明是他知道媽媽累,要對媽媽好。
在內心,我知道兒子是天才,但后天的輕微自閉卻是醫生在他兩歲的時候診斷出的事實。回家路上,家人都很沉默,最后我爸爸對我們說:“對這個孩子,我們家里人要付出更多的愛和耐心。”
當時,我的眼淚就在眼眶中打轉,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個有愛和智慧的媽媽,對孩子始終抱有愛與耐心。之后的日子我持之以恒地做了這樣兩件事。
①每天給孩子講故事。那時我準備了三本書,有幽默故事、外語故事和文學類故事。故事都很短,我就抱著孩子一起翻看故事書,先讀給他聽,然后我用自己的方式復述,再次講給他聽。在特別有趣的段落,孩子會激動地手舞足蹈。
②每天晚上睡前,我和孩子會留一小段“手拉手時間”,我會告訴他媽媽今天最高興的是什么?(這個習慣和具體做法在后文睡前 20 分鐘聊天的故事中還會講到)
我堅信孩子終究會成為一個卓越的人物,身為媽媽我有這個耐心和信心。終于有一天,家里電話鈴響了。當時程杰正在一旁玩積木,他離放電話的小桌子很近,聽到后順手就接起來,說:“你找誰?”我爸爸先發現的,他非常驚詫、眼鏡都差點掉下來:“天哪,不可能吧?這孩子長這么大都不開口,今天說出第一個詞就三個字?”估計是聽到電話那邊的人說要找媽媽,程杰接著就喊:“媽媽,找你!”家人更驚奇了,幾乎是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擁到孩子面前,激動得不得了。現在,程杰的語言能力非常強,不論是寫文章、公眾演講還是人際交流,都表現得非常出色。所以,如果倒推著來看,孩子的成長確實不容易,但面對成長過程的一些“問題”,請不要擔心,而要祝福,更要相信孩子內在的優秀終有一天會表現出來。
就個人經驗的分享,我想說的是,決定這樣做的家長,首先需要放下“得失心”“分別心”,“不計較”“不比較”,因為多數認為孩子出問題的家庭,很可能是走入了一個誤區——我們認為孩子“辜負了”自己,其實真正辜負我們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期望。
說到這個問題,我就可以進一步來回答最初的問題——處理家庭親子關系的秘訣還有什么?
在愛和耐心的基礎上,我們家人這些年養成的另一個好習慣——三分鐘轉化情緒。孩子難免會有“不聽話”的時候,難免做一些“不合常理”的事,當孩子“出問題”乃至“犯錯”的時候,我們如何處理矛盾沖突?
首要的一點是,家長要懂得如何處理情緒,當事情發生后,一則不帶給孩子負面的情緒,二則要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所以,我們家人都懂得一個“三分鐘轉化情緒”的方法,就是遇到問題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思考的時間和過程。那時我們可以自我調整,不帶“火氣”地說話。我們要知道孩子已經那么做了,再去責問也于事無補,更何況他這樣做,當時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我的想法是:假如孩子第一次做什么事,或者玩什么,他沒做好,或者弄壞了,那都很正常,因為他不會。成長本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
家長需要告訴孩子的是,正確的方法是什么,然后引導他設想下一次會照這個正確的方法去做就好了。
有一次我上課的時候,突然接到程杰的電話。當時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因為我想到按正常情況,他這個時間點應該在教室里考托福啊!現在給我打電話說明出了什么狀況。雖然非常擔心,但我馬上控制住自己,告訴自己要這樣去想——事情已經發生了,如果責怪孩子只會得不償失,我還想知道背后到底發生什么情況呢?
隨后,我用很平靜的語氣問孩子有什么情況。結果,聽到的是他在電話那頭沮喪地說:“媽媽,我當時還以為自己準備得特別好呢,我一開始以為自己在 xx 學校考試,可是去的時候人家說那個考場沒我這個人,然后我又一問才知道在另一所學校,但是這兩個學校之間距離太遠,我趕也趕不過去啊,所以最后我干脆就沒去考試……”
雖然我極力平靜自己,但真正聽到這么重要的考試他竟然錯過了,心里還是很失落的。但已經習慣了“三分鐘情緒轉換”,我馬上對自己說,事已至此,如果還責備他說“你看這么重要的考試你都能搞錯了……”之類的話,不合適。孩子自己已經很難過了,這次的教訓他也接受了,沒必要讓非要讓他更自責。
最后,我盡可能用惋惜但是支持他的語氣說了這樣的話:“兒子,沒關系。”接著故意跟他開玩笑:“呵呵,媽媽知道你是與眾不同的,大家今天都去考托福了你沒考,干脆‘不走尋常路’先把 SAT 給考了吧。”(通常托福考試在北京每月都有三次機會,但考 SAT 需要去香港,所以申請外國大學的學生都是先考托福的)
說完這話,首先,我自己心里釋然了很多,一次考試錯過了沒有多么大不了;其次,聽我這樣說兒子也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在電話那頭開始自我反省,他說:“下一次托福考試的準備,不光是知識上的,還有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哎,我再不能這么大意了!”
我說:“好的,那你先好好吃一頓,等晚上回去我們再好好聊聊……”
這個“三分鐘轉化情緒”,是十多年來我們家始終保持正能量的一大“實修法門”——遇上事冷靜控制自己,冷靜分析,孩子每次“錯誤”都是一次成長的“修煉”。
孩子成長過程中學習情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育環節。如果通過家庭生活的經驗,孩子知道自己在什么樣的環境里會冷靜、在什么樣的人旁邊會開心,怎么做會停止沮喪、怎么做會忘記煩惱,漸漸地他就能形成一些好的性格特質,比如自省精神,比如高情商。
回想起來,因為成長最初的那個時間段,家人意識到需要付出更多的“愛與耐心”,自然而然形成了在孩子面前“三分鐘轉換情緒”的習慣,
結果對程杰的成長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現在他在自己的社會交際圈里,不管對方是什么人、處于什么層級,都能相處融洽,誰都想不到這個孩子曾在兩歲的時候被醫生診斷為后天自閉癥。因為程杰學會了我們家的“三分鐘轉換情緒”,能較好地控制自己,所以行為舉止顯得成熟而得體,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個高情商、受歡迎的孩子,而不是一個孤僻的天才。
本文由北京匯智博達圖書音像有限公司授權摘自《孩子,你的天賦媽媽懂》
下一篇:八大家庭讓孩子終身受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到底應該扮演什么角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