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讓孩子學會管錢,從餐桌開始;讓孩子少花冤枉錢,從怎樣買穿戴衣物開始;讓孩子做計劃和預算,從如何住和行開始。
人一生面對各種選擇,成功來自正確的選擇,而選擇能力來自早期生活中所受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導孩子自主選擇和做決定?
從“吃、穿、住、行”四件事開始。
“吃”遇到錢時,人最容易貪婪,因貪吃而選擇揮霍和浪費。
“穿”遇到錢時,人最容易奢靡,為滿足虛榮心選擇不惜血本包裝。
“住”遇到錢時,人最容易炫富,為證明富有常常選擇炫耀。
“行”遇到錢時,人最容易混亂,因“行”需要確定目標后選擇路線。
人生這四件事一刻都離不開錢,小時候,如果父母以“吃穿住行”為載體,給孩子獨立選擇的機會,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并承擔決定帶來的后果,讓孩子看見錢在生活中怎樣流動,如何用口袋里有限的錢,滿足更多的需要,這樣的選擇訓練,不但能增加孩子的判斷力,責任心和行動力,還能教會孩子在眾多選項中做出最佳選擇。
吃的選擇——餐桌上的財富
吃飯是天天重復的事,也是全家人團聚的時刻,餐桌是父母教孩子選擇和傳遞財富的最好課堂。
父母經常問孩子,你想吃什么?
如果孩子點的菜家里沒有或買不起,孩子開始抱怨家窮,父母跟著抱怨孩子不懂事,于是抱怨開始流動。所以,父母在讓孩子選擇前,一定要做事思想準備。
問孩子吃什么,等于讓孩子選擇,可孩子選擇的食物如果家里沒有,或一時買不到,或沒有錢買,父母該怎么辦?
雨奇小時候,每次問她想吃什么?她不是點電視廣告上的食物,就是點“天下美食”上的菜譜。比如她點“袍子肉”或“黃花魚”,而家里沒有,我就反問“你是想吃山珍海味,品嘗山上的珍奇和海里的寶物對嗎?
她的眼睛告訴我,她被山珍海味四個字吸引了。“那讓我找一找,變一變”。等我把木耳和海帶端到桌子上時,她呆住了:這哪是袍子肉和黃花魚?
可它們都是山珍海味呀。今天,咱們找一找家里有多少山珍海味。
孩子樂于參與調動想象力的活動,如果父母把小餐桌變成大課堂,孩子就能從小飯碗里看見大世界。我經常建議年輕父母以餐桌為課堂,至少給孩子上5種必修課。
1.餐桌上的自力課:選擇孩子獨立進餐
1歲至1歲半時,孩子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飯。孩子想自己進食是獨立的標志,標志對“人格獨立”的向往,自食其力不是從大學畢業開始,而是從自己用餐開始。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端著飯碗追著孩子喂食,剝奪了孩子自主進食的機會和能力,從根上養成被動依賴,偏食、挑食的壞習慣,餐桌上對孩子的這種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更可怕的是讓孩子養成任性、自私、缺少自控力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2.餐桌上的數學課,創意幼兒數學游戲
有些孩子上小學后,學數字計算常常遇到困難,原因是入學前大腦里沒有儲備足夠的數的概念,沒有受過相關訓練。餐桌上有太多的數學題,飯前父母讓孩子擺餐具,飯后讓孩子收拾碗筷,可在游戲和勞動中,輕松自如地學習數學。
A教孩子數數:數一數就餐桌人數,根據人數,放多少把椅子,擺多少筷子、盤子、碗、杯子、勺子、刀子、叉子等,然后做相加或相減。
B教孩子歸類:給餐桌上食物歸類,如水果、蔬菜、肉食、點心、主食、干果等,激活孩子左腦。
C教孩子秩序:餐桌上菜也有秩序,先上什么,后上什么,有約定俗成的規矩,也有養生科學排列的秩序,涼菜、熱菜、湯、酒水、主食、水果哪個先上,為什么?
餐桌上的數學即是游戲,又是家務勞動,即輕松又不露痕跡教孩子學數學。
3.餐桌上的財務課,幫父母計算家庭開銷
吃時刻離不開錢,吃什么和怎么吃大有學問。餐桌上財務誰來管,如果孩子上小學了,父母可以鄭重地請孩子來幫父母管餐桌上的財務。這是一個看似瑣碎復雜而麻煩的工作,父母怕耽誤孩子學習,浪費時間,不愿意讓孩子來管。其不知,如果父母花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計算餐桌一周的花銷,然后,列一個賬單,可以極大地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樂趣。生活中的數學流動而富有活力的,不是書本上抽象的符號,有形有象,可視可聞可觸摸,容易記憶。
A餐桌上賬單:早餐+中餐+晚餐,每人每頓花銷ⅹ人數ⅹ一周7天
B菜籃子賬單:以一周為計算單位,根據餐桌上的賬單設計菜籃子購物計劃,讓后,帶孩子走訪三家超市,進行價格和食品質量比較,最后,確定菜籃子購物單。
每次進超市,我都做調查,發現年輕父母帶孩子進超市只做最簡單的事,自己買東西,孩子跟著玩,給孩子買幾樣好吃的就回家了。帶孩子購物可以激發多學科學習興趣,如果父母意識到這一點,餐桌和菜籃子里有數學,有財務管理,有經濟學和經融學,就會創意出各種方法教孩子。
4.餐桌上的道德課,選擇環保光盤行動
人以食為天,古今中外流傳著餐桌上的道德。中國傳統家庭餐桌上的道德課可謂“1首詩+1個故事+1碗福根”。
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個故事:“千人糕”的故事,讓孩子尊重他人的勞動,不浪費糧食。
一碗福根:不讓孩子剩飯,吃干凈每一粒糧食,目的是保住自己的福根。
我有個德國朋友,每頓飯前,必和孩子一起站起來,很莊嚴地說:“感謝上帝賜予我們食物!”通過這個小小的儀式,每天提醒自己珍惜大自然饋贈的一切。受過這樣教育的人不會奢靡,更不會揮霍浪費。
從孩子5歲開始,英國父母教孩子哪些是經再生制造的“環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為污染環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時,指導孩子自制飲料,盡量少買易拉罐等現成食品,如何節約用水用電,讓孩子懂得“濫用資源即意味著對環境的侵害”。
5.餐桌上的禮儀課,選擇進餐禮儀
中國文化講究“吃相”,吃相是教養。吃相是餐桌必修課,從小在家里修這一課,吃相好,彬彬有禮意味著有家教,與人交往受歡迎。吃相不好,狼吞虎咽,不顧及別人意味著沒家教,影響人際關系。所以,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進餐的禮儀訓練和學習。
英國家庭,在孩子2歲時,就開始系統進行用餐禮儀訓練,4歲基本學會了餐桌上所用的禮儀,英國家庭至今保持著這一教育傳統。
穿的選擇——服飾上的財富
小的時候,孩子穿什么是父母給選。上中學后,孩子有了自己的審美和對時尚的追求,喜歡自己選。淘寶的出現,網上購物給孩子以新的選擇空間和平臺,如何教孩子選擇穿?這里大有學問,匯集市場學+數學+美學+心理學。
為什么同樣的衣服在南方買100元,到北方買要200元?
為什么同樣的衣服在淘寶網上買更便宜,而商場買要貴?
為什么年輕人喜歡追名牌?市場假名牌泛濫?
在購買衣服時,父母和孩子一起探討這些問題,讓孩子了解穿的學問,從購物中學會觀察社會變化,市場行情,流行走向,給孩子大視野大格局。通過“穿”了解市場學、美學和心理學。
算一算,從春到夏你身上的財富:春裝+夏裝+秋裝+冬裝總價
算一算,從頭到腳你身上的財富:帽子+圍巾+上衣+褲子+襪子+鞋子的總價。
算一算,從小到大你身上的財富:從1歲-18歲,你穿的大小服飾的總價。
通過這樣的計算游戲,幫孩子建立立體思維,把目光從點、線、面引到一個立體運行的思維軌道。
住的選擇——房子里的財富
比起吃和穿,房子里的財富可以讓孩子了解更多金錢流動走向和社會不斷推出的各種創新產品。
在曲阜農村一所小學的調查中,我發現孩子的選擇根據錢的數量不斷變化方向。當你有10000元錢,你會做什么?在這個選項里,很多孩子選擇給家里裝修或買電視、冰箱等大物件,這說明孩子關心家的建設。激發孩子的責任感可以從算一算房子里的財富開始。
讓孩子列一張現有房子里的賬單,聯系大數字的計算:
1.房子的總價:多少米乘以現價
2.各種物品的總價:柜子+沙發+桌椅+冰箱+彩電+電腦等總價。
3.房子里的財富總價:房子+物品的總價。
同時,讓孩子想象10年后房子里的財富,列一張想象中的財富清單,不要限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把能想到的盡情的寫出來。財富大亨巴菲特7歲時寫出“我未來財富的一大串數字”,后來,他用行為兌現了。孩提時的想象一旦成為求知和獲取財富的動力,勢不可擋。
行的選擇——行走中的財富
行走每天都遇到錢,行走和目標、路線、工具密切聯系在一起,只要出行,一定會和錢打交道,中國有句古話:“窮家富路”,為什么出門要富路,因為“行”中有出乎意料的變數,所以,“行”中遇到錢最容易糾結。所以,從小要訓練孩子行的選擇:
1.選擇目標:近距離的目標和遠距離的目標。
2.選擇路線:省錢+省力+省時+省工。
3.選擇交通工具:行走、騎車、坐公交、乘出租、乘火車,乘飛機。
網絡經常推出“最省錢的環球旅行”,讓孩子上網搜索一下,在了解旅行線路時了解地理和歷史,同時,學會花最少的錢,去最多的地方,享受最好待遇的行走學習。
美國父母鼓勵孩子做生意,買賣圖書和玩具,不是要求孩子都去選擇經商和當老板,而是通過做生意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因為做生意需要動用智商、情商和財商。即使賣一筒飲料或一盒火柴,這樣小的一個買賣行為,也涉及到“溝通、選擇、計算、決策、討價還價、承受失敗、承受風險壓力”等多項訓練。
以“吃穿住行為”載體,可以賦予孩子一箭多雕的選擇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和錢打交道,獲取的財富能力可終生受益。
下一篇:“逆向關懷”讓孩子更堅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四類教養方式決定孩子性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