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他們是中國人人皆知的“明星”,最近卻流行以“爸爸”的身份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在以父親為主角的親子節目中,他們臉上沒有了往常面對攝像機時的自信笑容,取而代之的是拿起鍋鏟和哄孩子睡覺時的滿臉無奈……
近期,以父親為主角的湖南衛視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成了火爆的綜藝節目。節目原版模式購自韓國MBC電視臺,節目中,五位明星爸爸在72小時的戶外體驗中,單獨照顧子女的飲食起居,共同完成節目組設置的一系列任務。
除了《爸爸去哪兒》,《人生第一次》《老爸老媽看我的》《好爸爸壞爸爸》等親子節目也遍地開花,明星爸爸們的“育兒經”引起了人們對父親在家庭中應當擔任角色的討論。
細膩型、散養型、迷茫型……專家分類點評明星
在西南大學學前教育專家楊曉萍看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親的性格、行為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爸爸去哪兒》中,五位明星父親的教育方法決定了孩子的成長方向。
“在臺灣明星林志穎對兒子的教育里面,有個細節,就是他用報紙和剩米飯糊窗戶,這體現了林志穎細膩體貼地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去培養孩子,所以,林志穎是個細膩型的爸爸。正是他這種細膩的教育方式,導致他的兒子也很安靜細膩。”楊曉萍說。
而“小石頭”的爸爸——內地演員郭濤截然不同,楊曉萍認為,他是“散養型”的爸爸。雖然快40歲得子,但郭濤并沒有驕縱。“即使石頭胳膊受傷,他也沒有對孩子有更多的照顧,也會讓孩子幫忙倒垃圾,讓孩子有擔當,在我看來是讓‘小石頭’按照西北純爺們的路數在成長。”
跳水奧運冠軍田亮被評為“迷茫型”的爸爸,因為“管不住孩子”。“就像田亮自己在片子里說他是個年輕的爸爸,女兒一哭就搞不定,他還沒有找到和女兒溝通的最好的方式。”楊曉萍說。
除此之外,模特張亮、導演王岳倫被評價為“哥們型”和“放手型”的父親。
“每一種類型都有優缺點,對于這五種類型來說,細膩型的要粗獷,散養型的要有尺度,放手型的要逐漸加大對孩子的掌控,迷茫型的要更多樹立威信,哥們型的要學會收斂。”楊曉萍說。
家庭教育中父親的角色定位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父親負責在外賺錢養家,而照顧孩子一直是母親的責任,但隨著節目的播出,人們更加意識到了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爸爸教育孩子時更加不拘小節,更善于保持冷靜、不感情用事,而且還能教會孩子勇敢和冒險,這些和媽媽的教育方法都不一樣。”三歲孩子的母親小楊說,節目讓她認識到了“不一樣”的親子情。
看了這個節目后,“準爸爸”——北京市民李遠堅定了和妻子共同照顧孩子成長的決心。“我和妻子約定好了,孩子出生以后,我們一家三口要待在一起,夫妻恩愛,給孩子足夠的空間,積極正向地引導他長大。”
“家庭生活中,父親的堅強、獨立和果敢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給孩子樹立安全感和自信,這都是孩子從母親那里難以得到的。”楊曉萍說。
父親缺位已成普遍現象
節目中的明星爸爸很多時候表現得并不擅長照料孩子。雖然他們的教育方法被專家點評為細膩型、放養型、哥們型等類型,但當他們一旦變身為操心孩子方方面面的“奶爸”時也會表現出迷茫和無奈。
作為一個3歲女孩的父親,節目總導演謝滌葵認為這檔節目讓人們意識到了一些中國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失位。“很多父親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賺更多的錢,成就更大的事業’上,而忽視了與家庭成員在精神層面的交往,這種現象在中國、韓國和日本都存在,是現代社會的通病。”他說。
“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更多凸顯的是母親在家庭中對孩子的擔當,很少注意到父親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因此當看到這些明星爸爸的時候,人們就會意識到其實父親的行為和教育方法會影響孩子一生。”楊曉萍說,父親能夠教會孩子堅強、勇敢和冒險精神,這是母愛難以彌補的。
下一篇:孩子6歲前必須立下的6條規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爸媽最易犯10件糊涂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