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以廉潔著稱的官員不算少,但其中著名的當推曾被康熙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他曾給皇帝寫了《上諭十六條》,宗旨就是:“以禮讓為先,勤儉為本,戒游逸賭飲,勿以小過而不改?!?于成龍一生做官始終清廉自守,多行善政,被稱為“于青天”。
清順治至康熙年間,江西一帶的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于公廉潔頂呱呱。
長子臨行割半鴨。
這首民謠中的于公,指的就是著名清官于成龍。于成龍(1616—1684)認為“學者茍識得道理,埋頭去做,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他大器晚成,45歲才出來做官,直到后來身居高位,但從來沒有放松過對自己的要求。他經常教育家人要潔身自愛,不準貪占人家的半點東西。他本人更是生活簡樸,每天只吃粗糧和青菜,因此老百姓親切地喊他“于青菜”。
于成龍在江西為官時,一次,他的大兒子特意從老家去看他,于成龍非常高興。他的同僚也想趁此表表心意,多多少少的都給于公子買了點禮物,但均被于成龍謝絕了。兒子回去時,他既沒給家里捎錢,也沒給家里捎什么土特產,見到廚房里有一只咸鴨子,就割了一半讓兒子帶回去。這事傳出以后,當地百姓非常感動,于是就流傳開了那首民謠。
后來,于成龍被調到福建任按察使。臨走前,讓人買了數百斤蘿卜放在船上,人們不明白,問他為什么要買這么多蘿卜。他回答說:“路上當菜,全靠它了!”
他到任后不久,人們奇怪地發現官邸后院的那棵槐樹,葉子一天比一天稀少。后來才發現于成龍的仆人每天都要到樹上去采槐葉。一次,一位官吏忍不住問仆人采槐葉干什么?
仆人回答說:“于大人素來喜歡喝茶,可苦于當地的茶價昂貴,大人不愿花那么多錢去喝茶,就想出了用槐葉代茶葉的辦法?!?/p>
這件事傳出后,同僚們都說于成龍“小氣”,可是于成龍卻說:“現在官場上奢侈腐化成風,如大官都小氣點,那才是好事呢!”
1682年,于成龍調任兩江總督。消息傳出后,總督府大小官吏都想趁機巴結一下新任的總督大人。于是他們就大做起文章來。有的準備為總督翻修官邸;有的準備金銀珠寶;有的準備美味佳肴;有的則盤算著怎樣高接遠迎、宴請觀光;有的……兩江一帶的百姓面臨著一場劫難。
正當這班昏官借機強取豪奪,準備在新總督到任之時邀功爭寵的時候,于成龍不聲不響地到任了。原來,于成龍對地方官吏的丑行早有耳聞,他要借此次赴任之機表白一下自己的心跡,剎剎地方上的邪氣。因此,他既不帶儀仗,也不帶親隨,更不通知地方,只是帶了兒子,雇了一輛毛驢車便上任來了。這樣的赴任方式無疑給那些貪官污吏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1684年,年近七十歲的于成龍病死在兩江總督任上。他去世之后,江南百姓悲痛萬分,好多人家中都掛了他的畫像,深情地悼念這位清廉的好官。
于成龍清廉節儉的事跡傳到了康熙皇帝的耳朵里,康熙皇帝也為之感動,稱于成龍為“天下廉吏第一”,并追賜他一個“清端”的謚號。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