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當我們有能力尊重孩子獨特的成長旅程時,將會引導他們培養自己內在的心聲,并以自己的心聲為榮。由此,他們營造人際關系的能力會得到強化,而且他們建立的將會是一種健康而相互獨立的人際關系。由于每個人的道路都各具特色,也就不會再有人極端地依賴他人。這樣的鋪墊將會為孩子進入成年期早早作好準備。健康而相互獨立的人際關系預示著更成功、更親密的情感關系。
要想接納孩子,我們就得擺脫有害的陳規,在更深的層次上與他們交心。當我們讓自己與孩子的脈搏同步時將會發現,每個孩子想從父母身上得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有的孩子需要我們溫柔舒緩,另一些孩子則需要我們剛毅果斷——即使從他們的表情上也看得出來。一旦我們接納了他們最本質的特征,就需要重塑自己以回應他們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們放下為人父母的架子,逐步變成一個適應孩子需求的父親或母親。
在我成為母親之前,我也曾夢想過自己的孩子會是怎樣的。當我聽說自己懷的是女孩時,頓時就對她充滿了期望。當時我想,她要具備我身上的所有優點。她將會溫柔、高雅、富有藝術氣質,純真而又有無窮的潛能。
當我的女兒開始懂事時,我發現她同我預想的大為不同。不錯,她溫和有禮,可態度卻外向而武斷。她喜歡自作主張,會變得莽撞而固執。而且,她一點兒也沒有藝術細胞,不像我那么有夢想氣質,卻偏偏注重理性、富有邏輯。在性格上,她既不純真,也不好哄騙,是個聰明狡猾的小人精。最突出的是,她不是個討喜的主兒,同我小時候截然相反。她就是她自己,從來不覺得虧欠了誰或該遷就誰。
要接納這樣一個女兒,于我而言還真是個挑戰。我不得不重新調整自己的期望,放棄原先的憧憬。我一直深陷于對女兒的預期當中,所以久久不能相信現實中的女兒竟是這個樣子。接受女兒的現狀比應對生活中她的具體問題還要困難。我們大多數父母是不是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通常與處理現實中的問題相比,調整我們的期望值是更難跨越的障礙。
我們拒絕接受孩子最本真的狀態,往往是因為我們心里存在誤區:如果不限制孩子的天性,他們就有可能做出破壞性的行為。事實并非如此。我所提倡的是接納孩子的本質,即他們最初始的天性。在此基礎之上,下一步才是調整孩子的行為,使之與他們的天性相和諧。
如果我們的孩子做出了一個行為,而我們認為這個行為是“壞”的,是不容妥協的,那么恰當的反應是堅持原則。但如果這種“壞”是由于他們無法控制痛苦情緒而引發的,那我們就應該給予理解。如果他們依戀我們、粘著我們,那我們也許應該殷勤地撫慰他們一番。如果我們呵護過度,沒有充分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那我們也許應該引導他們如何安詳舒適地獨處。如果他們希望一個人安靜地待著,享受個人的空間,那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適當的場所并予以尊重。如果他們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吵鬧瘋玩,那我們就不要去干涉,任他們盡情享受。如果他們該做功課卻還在吵鬧,我們就需要約束他們,要求他們集中注意力。
對孩子的接納,有可能是以下任何一種形式:
我接納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喜好安靜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固執己見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性格慢熱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為人友善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煩躁易怒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拒絕改變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懼怕交往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表現不好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郁郁寡歡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溫和有禮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膽小羞怯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逃避畏縮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專橫霸道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叛逆無禮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乖巧順從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喜怒無常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成績中等偏下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相對缺乏活力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遇到壓力會撒謊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表現夸張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難得安靜片刻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特立獨行的孩子;
我接納一個獨一無二的孩子;
我接受這樣的信條:我的孩子需要嚴格的行為界限,才能健康成長。
接納孩子的程度同接納自己的程度成正比
接受我們的孩子,接受他們最原始的本真,這隨之引出了另外一個題目:作為某個特別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我們也要接納自己。
對于我女兒的狡黠聰明,我后來給予了更多的承認和接納。直到那時,我才開始有能力改變自己對她的教養方法,我才做到了接受她固有的古靈精怪,因為我知道她不是我期望中那個單純的小女孩。從前,她的腦子總比我轉得快,我曾為此很氣惱;如今,我學著如何能夠比她還快兩拍。憑她的腦袋瓜,一向有本事把我比下去;如今我學著比她更會動腦筋,這樣可以避免她耍小聰明把我玩得團團轉。我最終不再奢望女兒成為我所期望的人,而是要求自己成為一個適應女兒需要的母親,對此我充滿了慶幸和感謝。
我們接納孩子的能力與接納自己的能力直接相關——包括接納當下與未來的自己。說到底,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做一個自由思考者和精神自由者,那我們怎么能將孩子教養成這樣的人呢?如果我們自己尚不能獨立自主,怎么能教養出這樣的孩子呢?如果我們自己的精神受到壓抑、自暴自棄,怎么能教養出另一個完整的人,造就另一副健全的精神呢?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接納自己的,也許對你們有幫助:
在接納作為一個母親的我之前,先接納作為一個人的我;
我有許多局限和缺點,我接受這個事實;
我并不總是知道該怎么做,我接受這個事實;
我常常羞于承認自己的失敗,我接受這個事實;
我常常比自己的孩子更容易偏離正常軌道,我接受這個事實;
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我可能很自私且考慮不周,我接受這個事實;
身為父母,我有時候很笨拙,我接受這個事實;
我并不總是知道該如何應對孩子,我接受這個事實;
我有時會對孩子做錯事、說錯話,我接受這個事實;
我有時會很厭倦,不想再保持理智,我接受這個事實;
我有時會過于投入地在孩子面前表現自己,我接受這個事實;
我已經盡力而為,事情處理得也不錯,我接受這個事實;
我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接受不完美的生活;
我接受自己的權力欲和控制欲;
我接受自己的自負;
我渴望獲得覺醒(盡管我在即將步入這一境界時常常自毀長城),我接受這個事實。
當我們不能接納孩子的時候,往往是因為他們撕開了我們過去的傷口,對我們某種自負的情感產生了威脅。我們必須準確地發現自己不能接納孩子的原因,否則我們或將試圖去修塑他們、控制他們、支配他們,或將聽任自己為他們所支配。
我們得認清最關鍵的一點:如果我們在徹底接納孩子的問題上有什么困擾,那么問題的源頭一定來自我們過去的經歷。身為父母,如果我們不能全面接納最真實的自己,那就永遠無法接納我們的孩子。接納孩子與接納自己是緊密相連的。尊重、贊賞孩子的程度取決于我們尊重、贊賞自己的程度。
如果我們懷有一種受害者的心理,就有可能告訴自己: “我的孩子目中無人,永遠也改不了,我就接受吧。”這樣的想法不是接納,而是放棄。反過來,如果我們抱有勝利者的心態,就有可能告訴自己: “我的孩子是個天才,我接納他。”這也不是接納,而是夸大其辭。
當我們修塑孩子,希望他們遷就我們的期望時,我們對他們的核心本質采取的是抗拒的態度。如此一來,我們的努力自然只能是徒勞無益。相比之下,當我們隨時隨刻接納孩子的本真時,就會得到一種釋然的感覺,內心也會變得寬闊。當我們不再追求控制欲的滿足時,就會同孩子建立起一種親密的關系。如果我們從孩子的實際情況而不是從自己的想象出發,就能夠幫助孩子塑造起同他們的本質相協調、相適應的人格。
我在這里提到了“他們的本質”,指的是孩子對自己的發現。重要的是,這個自我發現的狀態是一個流動的狀態。我們往往會忘記孩子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轉變。如果我們受到僵化思維的羈絆,局限在自己的主觀感受之中,就無法認識到自己處在不斷演進的過程中,也就會讓孩子受到同樣的羈絆。我們往往會武斷地對他們下結論,由此也會接連不斷地犯錯誤。許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發展到了什么程度,更別說時時刻刻督促自己更新了。
要想打破偏見,我們就必須真正地進入當前的狀況,并徹底地開放自己的心靈。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樣的人嗎?我能做到每天都在心里為孩子開辟一個空間,并且日復一日地堅持下去嗎?”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在孩子面前沉默下來,摒除一切干擾,將自己調整到一種好奇而愉悅的狀態。
下一篇:千金當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36計教你帶出好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